[发明专利]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5824.8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3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贾强;张鑫;孙增斌;李鹤;邢建;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3/06;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结构 建筑物 顶升增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顶升实现既有建筑物增层和隔震的方法,具体的是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
背景技术
既有建筑物增层是保护土地资源,扩大使用面积,提升使用功能的有效方法。在建筑物顶部增层需要将原屋面的保温和防水层拆除,在新增结构层的顶部施工新的保温和防水层,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层使原结构荷载增加,建筑物底部的竖向构件承载力不足,需要加固处理。而在建筑物底部的地下增层需设置托换桩等,费用较高。
既有建筑物多因历史的原因,抗震能力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建筑隔震技术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但隔震层需设置在建筑物基础和主体结构之间。因此,建筑物顶升为增设隔震层创造了条件。
中国专利CN201510440747.3 公开了“一种钢滑道顶升建筑物增层的施工方法”,其提出了一种利用顶升增层的方法,但该方法需要在框架筑两侧设置钢牛腿作为千斤顶顶升的支点,另外需设置钢滑道防止顶升偏离;在增层结束后需将牛腿和滑道全部拆除,这无疑会增加施工的工序,使施工过程更为繁琐;同时在拆除牛腿和滑道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建筑物本身,对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将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后,在底部增层并设置隔震橡胶支座,不仅扩大了建筑物使用面积,而且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同时,本发明利用新增框架梁作为顶升的承力构件,节约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框架结构建筑物顶升增层和隔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开挖建筑物底层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土方,露出基础;
步骤2:在距离原室内地面设定高度处,在建筑物的框架柱之间绑扎钢筋、支设模板并浇筑新增底层框架梁;
步骤3:在新增底层框架梁和基础顶面之间安放若干顶升装置;
步骤4:使顶升装置顶紧新增底层框架梁,将框架柱根部与基础的连接处截断;
步骤5:在框架柱上制作垂直标线,在框架梁板上制作水平标线;
步骤6:用顶升装置顶升建筑物,顶升过程中实时监测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和水平度;顶升装置顶升建筑物至设定高度后,在框架柱底端和基础之间放置垫块,卸载顶升装置;在顶升装置底部放置垫块,继续顶升建筑物;
步骤7:重复进行步骤6,直至顶升建筑物至指定高度;
步骤8:将建筑物顶升至指定高度后,将框架柱底部的垫块全部取出,同时在基础顶部安装隔震支座;
步骤9:在隔震支座和框架柱之间添加新增框架柱,新增框架柱与框架柱的根部相连;
步骤10:卸载顶升装置,回填基坑,恢复地面。
所述新增底层框架梁的梁内钢筋通过种植钢筋的方式与框架柱相连;新增底层框架梁既为建筑物增层的顶梁,又作为顶升装置顶升的支撑构件。在顶升之前增设底层框架梁,可以作为顶升过程中的支撑构件,在顶升结束后即可作为建筑物增层的顶梁,既给顶升装置提供了支撑点,无需增加多余部件给顶升装置提供支点;同时施工完成后其又做为了建筑物增层的一部分,无需拆除多余的部件,简化施工工序,节约了成本。
所述步骤3中顶升装置布设在每个框架柱的一侧或两侧。原框架柱做为整个建筑物的承重支撑部分,在框架柱两侧对建筑物进行顶升,即在顶升过程中替代框架柱对建筑物进行支撑。
所述步骤5的具体过程为:
在框架柱侧面弹设竖向墨线作为控制顶升过程中垂直度的标线;在框架梁板侧面弹设水平墨线作为控制顶升过程中水平偏移的标线。
所述步骤6中通过全站仪实时监测框架柱的垂直度和框架梁的水平度,使顶升装置在顶升过程中保持同步顶升,达到控制建筑物垂直度和水平度的目的。同步控制顶升装置的顶升动力以保证顶升装置同步顶升。
所述步骤6中,若框架柱底端和垫块之间存在空隙,则将垫块取出,在垫块顶面铺设细砂后重新将垫块放入框架柱底端和基础之间。
所述步骤9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新增底层框架梁上布设新增底层框架板,在新增底层框架梁和地面之间增设楼梯。
所述隔震支座为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建筑高度低,并且具有良好的隔震减震作用,还可以减少荷载对建筑物结构的冲击作用。
所述顶升装置为油压千斤顶。
所述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
通过高压油泵的油管向油压千斤顶内注油,油压千斤顶内的活塞伸出,将新增底层框架梁顶紧;将油压千斤顶的油路阀门锁住,停止注油,将框架柱根部与基础的连接处截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58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古建筑桁檩与梁节点加固修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折流增强换热型筒状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