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型油管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1597.5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张艳朋;高云峰;曹雏清;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8 | 分类号: | G01B11/08;G01B1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油管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管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成型油管的检测装置 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工业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汽车 成型油管的检测,外观目测无法判断油管精度是否满足要求,此时,工人检测 油管的效率不高,往往用自动化技术替代现场工人,降低工业的劳动强度、减 少成本和提高检测精度。传统的油管检测方法是漏磁检测,漏磁检测方法可以 检测油管是否有破损,但是对油管的外径和弯角处的角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无 法检测,也不能适应外径的自动变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因此,研究出一种汽 车成型油管的检测装置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油管检测装置存在许多缺点,例 如,自动化程度不高,检测精度低等。公开号为CN201600118U的专利公开了油 管检测装置,其优点是提供一种油管检测装置,其能自动适应油管外径的变化, 保证检测的完整性。但是上述专利自动化程度不够高,检测精度不高,无法实 现对不规则油管的检测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成型油管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一种成型油管的检测装置,包括下端固定安装的六自由度机械臂,还包括 固定在六自由度机械臂周围,与六自由度机械臂配合的多功能支架。
所述六自由度机械臂上端的法兰盘上安装有法兰连接板,所述法兰连接板 的另一端安装有滑台,所述滑台上滑动配合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滑台的 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激光轮廓仪,安装板上还通过螺栓固定有轮廓仪保护 罩,所述激光轮廓仪上固定有遮光板。遮光板安装在激光轮廓仪上,起到遮挡 光线的作用,使激光轮廓仪处在较好的光线环境中工作。
所述多功能支架的下部为竖直固定的套筒,多功能支架的上部为可相对于 套筒上下滑动的滑杆,所述套筒上配合有用于锁死滑杆的锁紧螺栓,所述滑杆 的上端固定有夹具,所述夹具的上端通过球副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一个托台,球 副的周围设有固定螺栓,所述托台的上端面设有固定板和与固定板配合的活动 板,所述活动板由螺栓控制移动。
所述安装板采用铝合金材料。
所述轮廓仪保护罩采用不锈钢材料。
一种成型油管的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
(1)通过调节多功能支架和活动板,使成型油管放置在活动板与固定板之 间。
(2)对机器人进行示教编程,让机器人运动到激光轮廓仪可以扫描到成型 油管的位置,精密滑台带动激光轮廓仪运动。
(3)激光轮廓仪扫描到成型油管的数据。
(4)当成型油管该部位的数据被提取完之后,根据成型油管即将要扫描部 位的形状,调节机器人的姿态,从而使激光轮廓仪处于最佳扫描成型油管的状 态,以便准确的提取数据,直至提取完成型油管的全部数据。
(5)通过机器人的内部程序自动计算出成型油管外径和弯角处角度的实际 值。
(6)系统自动与理论值对比,判断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若在允许的 误差范围内,则成型油管外径和角度满足要求,若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则 成型油管外径和角度不满足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确保成型油管外径和弯角处的角度检测精度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可以准确的对成型油管外径和弯角处角度的精度利用激光轮廓仪进行精确测 量,自动计算出成型油管的外径和角度的实际值,系统自动与理论值对比,判 断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若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则成型油管外径和角度 满足要求,若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则成型油管外径和角度不满足要求。本 发明可以实现不同外径和不规则成型油管外径和角度的精度检测,同时,可以 极大程度提高成型油管检测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左前侧立体图;
图5是图1中Ⅰ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Ⅱ的放大图;
图7是图4中Ⅲ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安装板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轮廓仪保护罩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检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15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