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材蚀刻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20167.8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5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赖鸿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联益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6 | 分类号: | H05K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6 | 代理人: | 王月春,刘国伟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材 蚀刻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材蚀刻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能解决水池效应,并实现超精细线路蚀刻的基材蚀刻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轻薄、高密度与细线化的趋势潮流,线路的宽度与线路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要求更加狭窄细微;对印刷电路板的蚀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精细化要求。部分先进电子产品要求线路细至1.5mil(密耳)甚至更低,这对线路板蚀刻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因为产品无法达到理想的精度与良率,导致此类先进电子产品的推出受阻。如何确保蚀刻效果达到线路细线化,实现超精细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有技术中的蚀刻设备与方法中,因滚轮阻碍了蚀刻液的排出,使其在滚轮之间积存造成水平线设备上下板面的蚀刻效果不同。明确的说,板边的蚀刻速率比板中间部位的蚀刻速率要快。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比例失调,导致上下板面线路蚀刻因子(Etch Factor,E.F)差异颇大。另一方面,细线化后线距间缩小关系,导致蚀刻液等药水因表面张力阻碍蚀刻喷洒时,药水不容易顺利的进入细微的线路之间。
当前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减层法上下喷洒方式,其二是采用蚀铜方式将铜面逼薄,然而这两种方式的效果欠佳,也不能有效改善线路蚀刻品质。
整体来说,现有技术面临下方几个问题。
1.水池效应(Puddling Effect):
请参考图1A,在现有技术中经常有水池效应的问题,也就是蚀刻液等药水容易积存在基材700的中央部位的第一区710。相对的,基材700边缘部位的第四区740,蚀刻较为完整。进一步说,基材700的第一区710由于受药水等废液的阻挡不易排走,令新鲜的药水无法打在铜面上。由于蚀刻的作用是由铜金属变成铜离子而流走,属于一种氧化作用,第一区710受到药 水的阻碍而减少了氧气协助进行的氧化作用;所以在一块基材700上,中央部位的厚度较厚,四周边缘的厚度较薄。也就是说第一区710的厚度>第二区720>第三区730>第四区740的厚度。
2.蚀刻因子(E.F)低落:
蚀刻因子(Etch Factor,E.F)是一种蚀刻品质的指标,计算公式为:2倍铜厚/(下线宽—上线宽)。请参考图2A、3A,视窗侧表示基材600靠近蚀刻处理设备的视窗的一侧,板中间表示基材600的中间部位,内侧表示在蚀刻处理设备中靠近里面的一侧。基材600的上线路610底端具有残留部611,业界称为残足。铜厚D1、上线宽W3、下线宽W4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蚀刻因子。如图3A中的虚线框起的部分,现有技术中的蚀刻因子分别为1.866、2.735,以及2.792。一般而言蚀刻因子是越大越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蚀刻因子最高只有2.792,无法满足蚀刻因子大于4的要求。
3.无法进行精细线路蚀刻:
业界以L/S代表蚀刻线路能力,请参考图2A,其中L0为线宽,S0为间距。现有技术中的蚀刻处理方法,其蚀刻能力L0/S0为30μm/30μm,这已是技术瓶颈。无法满足超精细线路,线路细线化的需求,也就是L/S小于25μm/25μm的技术要求。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失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并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材蚀刻处理方法,其能有效解决水池问题,蚀刻因子高达4以上,并能实现L/S小于25μm/25μm的超精细线路蚀刻。
本发明基材蚀刻处理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提供工作药水给二流体喷蚀装置。提供工作气体给二流体喷蚀装置。混合工作药水以及工作气体,生成气液混合喷蚀雾。将所述气液混合喷蚀雾供给到基材的表面,以及通过一真空吸引装置,吸取残留在该基材的表面的所述工作药水。
优选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气液混合喷蚀雾中的工作药水的颗粒粒径为Q,其中10μm<Q<50μm。
优选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包含步骤:提供输送装置,使基材相对于二流体喷蚀装置进行直线运动。
优选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二流体喷蚀装置,其中一个二流体喷蚀装置设置于基材的上方,另一个二流体喷蚀装置设置于基材的下方。
优选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二流体喷蚀装置设置有多个,真空吸引装置设置有多个,且二流体喷蚀装置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真空吸引装置。
优选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真空吸引装置设置有多个,二流体喷蚀装置与真空吸引装置彼此间隔的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联益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嘉联益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01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