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速耦合型混合动力车用电动化分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0502.4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2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钟再敏;吴海康;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3/44 | 分类号: | F16H3/44;F16H57/023;F16H6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速 耦合 混合 动力 用电 化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速耦合型混合动力车用电动化分动器,包括经变速器与内燃机驱动连接的第一输入轴(A),与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输入轴(M),与前桥连接的第一输出轴(F),与后桥连接的第二输出轴(R),第一差速装置(D1),其具有独立旋转且转矩比例关系固定的驱动构件(Act1)、第一从动构件(Pass11)及第二从动构件(Pass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增加了车辆工作模式的数量,有效扩展了其对极端工况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动力传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转速耦合型混合动力车用电动化分动器。
背景技术
对于以内燃机作为单一动力源的传统小型四驱越野车或SUV而言,通常其动力总成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分动器及前后驱动桥等。若要基于上述车型实现并联式混合动力传动,相比于将电机与变速器进行集成(即混合动力变速器)的方案,选择将电机与分动器进行集成(即电动化分动器)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分动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发动机输出动力向前后驱动桥的分流,相比于变速器,其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因此电动化分动器的开发成本更低。其次,由于电动化分动器安装在变速器的输出端,因此同一类型产品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变速器,这大大提高了其适用性。
对于单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而言,依据动力耦合方式,其主要可被分为两类,即:转矩及转速耦合方式。对于前者而言,动力源的转速与车速呈固定比例关系,而动力源输出的转矩可被自由调节,其通常基于定轴齿轮传动方式实现。对于后者而言,情况正相反,动力源输出的转矩与车辆负载转矩呈固定比例关系,而动力源的转速可被自由调节,其通常基于行星齿轮传动方式实现。由于车用动力源仅能在有限区间内实现高效运行,如果能够结合上述两种动力耦合方式的优点,在转速及输出转矩两个维度上同时对其工作点进行优化,则将较大幅度地改善车辆的经济性。
假定上述电动化分动器是基于转速耦合方式实现的,由于变速器先行实现了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因此由此实现的混合动力系统将综合具备转矩及转速耦合方式的优点,同时具备低成本模块化的特点,这便是本发明设计的初衷。
中国专利CN 102459953 B公开了一种用于四轮驱动车辆的多模式混合动力电动分动器,尽管同样是通过行星排实现发动机与电机输出动力的耦合,但是在在上述专利中,通过操纵第三模式离合器可以完全切断电机与行星排间的机械连接关系,而在本发明中,电机始终与行星排间始终存在机械连接关系。因此,上述专利与本发明间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增加了车辆工作模式的数量,有效扩展了其对极端工况的适应性的转速耦合型混合动力车用电动化分动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转速耦合型混合动力车用电动化分动器,包括
经变速器与内燃机驱动连接的第一输入轴,
与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输入轴,
与前桥连接的第一输出轴,与后桥连接的第二输出轴,
第一差速装置,具有独立旋转且转矩比例关系固定的驱动构件、第一从动构件及第二从动构件,驱动构件与第一输入轴同步驱动连接,所述的第一从动构件与第二输入轴同步驱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分别与第一从动构件及第二从动构件同步驱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通过第二差速装置与第一差速装置的第二从动构件驱动连接。
所述的第二差速装置具有独立旋转且转矩比例关系固定的驱动构件、第一从动构件及第二从动构件,所述的第一从动构件及第二从动构件分别与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直接连接,所述的驱动构件与第一差速装置的第二从动构件驱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05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铺网机同步传送带张力调整结构
- 下一篇:两挡行星式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