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功率汽车起动机及定子磁钢的固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49584.5 | 申请日: | 201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3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丁培远;李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培远 |
主分类号: | H02K1/02 | 分类号: | H02K1/02;H02K1/1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14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汽车 起动机 定子 磁钢 固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动机,属于车辆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起动机,是汽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汽车起动机的种类较多,其主要区别就 是起动机的定子/磁钢不同,从而导致起动机性能的差异,目前,汽车起动机的最大软肋就 是磁力强度不足,起动时所能提供的驱动力有限,无法满足汽车快速起动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车用高功率起动机,功率从2.0kw-15kw以上的,其定子构成的磁场都 是采用由扁铜线绕制而成的4个绕组通电产生4个磁极以构成4极磁场,称为电励磁起动机, 还由于起动机的机械传动部分带有减速功能,所以统称为电励磁减速起动机。
电励磁减速起动机存在如下众多缺陷:
1.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周期长。定子磁场是由绕制而成的扁铜线产生的,工作 时扁铜线的通电电流高达50安培,这就使得在生产时对扁铜线的厚度、强度、宽度、绝缘度 等的要求都极高,绕制工艺十分困难,必须配备专业设备和人员才能进行生产,且每个起动 机定子绕制绕组需约一公斤以上的铜线,极为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成本高,且生产 周期较长;
2.技术落后,废品率高。电励磁起动机技术已经沿用了几十年,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无 法在该技术上寻得技术突破,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废品率高,产品质量体系维护难度增大, 通电电流大,产品温升高,起动机工作温度高,使得起动机故障率高,产品技术落后,性能和 性价比都较低;
3.不利于工人健康和环境保护。由于工作时定子通电电流大,因此对绝缘性能的要求 极高,一般采用绝缘玻璃丝布进行绝缘,对工人的健康危害极大,且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汽车起动机及定子磁钢的固定方法,以解决 目前对磁力强度要求高的情况下只能采用电励磁起动机,但电励磁起动机生产工艺复杂, 生产成本高,周期长,技术落后,废品率高,且不利于工人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高功率汽车起动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壳体,定子壳体 的内壁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设置有永磁体磁钢,所述定子壳体内的永磁体磁钢均为汝 铁硼磁钢,或均为铁氧体磁钢,或汝铁硼磁钢和铁氧体磁钢兼用的混合磁钢。
优选地,所述定子壳体内的永磁体磁钢为汝铁硼磁钢和铁氧体磁钢兼用的混合磁 钢,且永磁体磁钢沿定子壳体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均匀分布设置,任意两相邻永磁体磁钢中, 其中一个为铁氧体磁钢,另一个为汝铁硼磁钢。
永磁体磁钢共六个,为六极起动机,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永磁体磁钢为汝铁硼磁 钢,另外四个永磁体磁钢为铁氧体磁钢,或其中四个相对设置的永磁体磁钢为汝铁硼磁钢, 另外两个永磁体磁钢为铁氧体磁钢。
永磁体磁钢共八个,为八级起动机,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永磁体磁钢为汝铁硼磁 钢,另外六个永磁体磁钢为铁氧体磁钢,或其中六个相对设置的永磁体磁钢为汝铁硼磁钢, 另外两个永磁体磁钢为铁氧体磁钢。
优选的固定结构为:永磁体磁钢通过软铁固定于定子壳体的内壁上,在不改变定 子壳体尺寸的情况下,使该永磁体磁钢适应定子壳体尺寸;
优选的固定结构为:永磁体磁钢通过侧向固定件固定设置于定子壳体的内壁上,由于 永磁体磁钢的厚度减小,在适应现有转子的情况下,能够缩小定子外壳的尺寸;
进一步优选的固定结构为:定子壳体内套设固定有筒形固定件,筒形固定件上沿圆周 方向分布开设有磁体固定槽,所述永磁体磁钢均一一对应地嵌置固定于磁体固定槽内,所 述筒形固定件为耐高温塑料,筒形固定件的厚度与永磁体磁钢的厚度相同,磁体固定槽的 底部为贯通结构,永磁体磁钢的内壁和外壁分别与筒形固定件的内壁和外壁所在曲面相重 合;
上述汽车起动机中定子磁钢的固定方法如下:
首先,用塑料制备高温的筒形固定件,筒形固定件的外径等于或略大于定子壳体的内 径,将永磁体磁钢一一对应地嵌置固定于筒形固定件上的磁体固定槽内;
之后,将高温的筒形固定件与定子壳体同轴地插入定子壳体内,冷却后筒形固定件即 固定于定子壳体内壁上,完成永磁体磁钢的固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培远,未经丁培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95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链锯
- 下一篇:一种蓄能水池综合数据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