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反射标志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1119.5 | 申请日: | 201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8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交工程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47 | 分类号: | G01N21/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反 标志 测量仪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反射标志测量仪,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光学暗箱和光源,光源设置在光学暗箱内,光学暗箱的表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遮挡开口的试样,光学暗箱上设置有调节槽,调节槽内设置有对试样反射的光进行引出的光纤,光纤连接有对光纤引出的光进行检测的光探测器,调节槽处设置有固定组件,光纤通过固定组件与光学暗箱可拆卸固定连接,达到了方便进行多角度测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反射标志测量仪。
背景技术
逆反射标志测量仪又叫交通标志逆反射系数测量(定)仪,是用来测量交通标志材料逆反射系数(R’)的专用仪器。该仪器满足GB/T 26377-2010《逆反射测量仪》,GB/T16311-2009《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JJG(交通)059-2004《逆反射测量仪检定规程》等标准要求。
逆反射是反射光线沿靠近入射光线的反方向,向光源射回的一种光学现象。逆反射材料是基于上述原理进行制造的,其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领域。利用车辆自身灯光的照明效果,通过逆反射材料的反射作用能够达到传递指示、警告等信息的效果。常见产品包括逆反射标志、突起路标和标线等,逆反射材料对于保障公路运输安全,提高通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保证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效果,需要在使用逆反射材料前对其进行测试,在测试时会使用到逆反射标志测量仪。
现有技术中的逆反射标志测量仪可参考申请号为201420234977.5的专利,其包括光学暗箱、光源和光探测器,光源和光探测器均设置在光学暗箱内,光学暗箱的表面设置有开口,逆反射材料制成的试样放置在开口处,通过试样遮挡开口,光探测器用于对试样反射的光进行检测。这样的设置不能进行多角度的测量,因为不同角度焦点位置过于接近,光探测器体积较大不能依次排开;若采用多次反射将焦点分开,光源光强度不够,对探测器影响很;若在进行多角度测量时移动光探测器的位置,光探测器体积较大,移动空间有限,而且设置于光学暗箱内部,对光探测器进行位置的调整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进行多角度测量的逆反射标志测量仪。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逆反射标志测量仪,包括光学暗箱和光源,光源设置在光学暗箱内,光学暗箱的表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遮挡开口的试样,光学暗箱上设置有调节槽,调节槽内设置有对试样反射的光进行引出的光纤,光纤连接有对光纤引出的光进行检测的光探测器,调节槽处设置有固定组件,光纤通过固定组件与光学暗箱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以上的设置,在对试样进行检测时,试样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线至调节槽内的光纤处,光纤将反射的光引出来,投射到对应的探测器处,通过光探测器进行检测,在对不同角度放置的试样进行检测时,可以打开固定组件,对调节槽中的光纤进行微调,调整到此时试样所处角度的情况下光纤能将反射光引出的位置,然后再通过固定组件将光纤固定,这样就在检测不同角度摆放的试样时就无需调整光探测器的位置,光纤较细,所需的调整空间较小,而且试样每次调整放置角度的幅度较小,反射的光较为靠近,使用光纤进行引出能够较为准确的使放射光投射至光探测器上,保证测量的较为准确。
较佳的,光纤为六根,每根光纤对应一个光探测器,每根光纤分别对应的观测角度为0.2,0.33,0.5,1,1.5和2。
通过以上的设置,直接在调节槽内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了六根光纤,在检测时通常试样放置的角度为六个,每个角度对应一根光纤,固定的六根光纤位置较为稳定,无需额外的对光纤进行调整,操作较为方便简单。
较佳的,固定组件包括锁定螺栓、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均通过锁定螺栓固定于光学暗箱上,左夹持板与右夹持板之间形成有夹持槽,光纤夹持于夹持槽内。
通过以上的设置,可以通过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夹持住光纤,而且这样的设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交工程仪器研究所,未经北京中交工程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11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