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向入水式澄清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0068.0 | 申请日: | 201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8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堡;汤爱萍;李攀;唐冉;张旭;刘堂;刘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D21/08;B01D21/28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澄清池 排泥 池体上部 反冲洗管 加药管 进水管 出水 切向 水力学 圆锥形结构 混凝效果 企业成本 人力物力 网格挡板 出水渠 放空管 虹吸管 圆锥体 池体 闸阀 节约 水利 外部 能源 投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向入水式澄清池,整个澄清池为圆锥形结构,圆锥体内部有四扇网格挡板,池底有环状吸泥管路并且连接外部排泥兼反冲洗管;池体上部设有出水虹吸管和出水渠,池体上部部设有进水管和加药管,加药管先与进水管连接再进入池体;下部还设有排泥兼反冲洗管和放空管,四种管道分别配有闸阀。本发明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了水力学,根据离心力的特点使混凝效果和效率大大提高,通过水利循环节约大量能源,降低企业成本;出水质量和产量有明显的提升,排泥过程更加简便,减少了人力物力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应用在中小型城市给水厂,具体为一种切向入水式澄清池。
背景技术
澄清池是将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完成,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的目的。絮凝池要有成套的混合和絮凝设备,占地面积较大;平流式沉淀池只是单纯的为了颗粒的沉降,池底污泥还有相当的絮凝活性未被利用。而澄清池是将两者结合,不仅减小了用地面积还充分利用了活性泥渣的絮凝作用。另外随着对城市水厂的出水质量要求的提高,出厂水要求浑浊度在3度以下,今后的趋势,出厂水浊度还将进一步降低(目前不少水厂的出厂水浊度已达到1度以下),这就要求絮凝效果要进一步增强,沉淀池必须要有配套的过滤构筑物才能够使出水质量达标,前期投入的资金较大;另外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城市的发展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未来几年中小城市的供排水都将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向入水式的圆锥型澄清池结构,为了提高土地面积的利用率,节约企业成本,提高出水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经济和效益的最大化。解决单一的絮凝池和沉淀池所出现的问题,使两者优点集于一身,满足市场的需求。该种切向入水式澄清池特殊的结构和内部构造再加上高效的絮凝剂、活性污泥能大大增加出厂水的质量和产量,新型结构具有的特点是节能环保,经济效益高。
本发明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向入水式澄清池,主要包括:网格挡板、放空管、排泥兼反冲洗管、加药管、进水管、出水渠、环状吸泥管、射流器、真空系统、出水虹吸管;其特征在于:整个澄清池为圆锥形结构,圆锥体内部有四扇网格挡板,池底有环状吸泥管路和吸泥口并连接外部排泥兼反冲洗管;池体上部设有出水虹吸管和出水渠,出水虹吸管连接真空系统,池体上部设有进水管和加药管,进水管和加药管尾部连接射流器,加药管先与进水管连接再进入池体;下部还设有排泥兼反冲洗管和放空管,四种管道分别配有闸阀;原水由进水管进入,期间经过加药管在水中混有絮凝剂,随后经射流器以切线方向射入澄清池中;在射流器的出口使活性污泥和絮凝剂充分混合;水流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在池体内做旋转运动并在网格挡板的作用下提高了混凝效率;在池体中央形成沉淀区,两侧为絮凝区,然后经过絮凝和沉淀后的水通过中央的出水虹吸管吸入到出水渠排出。
本发明所述进水管和加药管在进入澄清池前先进行混合,然后通过射流器在使混凝剂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在水力旋转的作用下形成絮凝区和沉淀区,大的矾花沉淀到池底通过排泥兼反冲洗管排到外部,清水则由上部经出水虹吸管和出水槽排出。
本发明所述所采用的网格挡板应具有多孔的特点,为减少水力损失孔隙密度应适当,按照出水产量和质量具体设计网格尺寸,挡板材料应具有坚固耐腐蚀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所采用的环状吸泥管均匀布置在圆锥型池底的表面,均匀布置有若干吸泥口且吸泥口朝向垂直池壁,然后连接外部的排泥兼反冲洗管,排泥兼反冲洗管配有闸阀。
本发明所述上半部池体为类似圆柱体,池壁与铅锤方向有一定夹角,中部颈缩,由中部向两边呈向外渐扩的形状;圆锥形池底与水平地面有45°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0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