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培养基的复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0996.7 | 申请日: | 201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4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俊文 |
主分类号: | C12P39/00 | 分类号: | C12P39/00;C12P1/04;C12P1/02;C12R1/465;C12R1/245;C12R1/02;C12R1/865;C12R1/12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马鑫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基 复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养基的复制方法,其步骤包含:预先混合培养基原液并抽取部分原液至新桶;于新桶内加入糖蜜及水后拌匀;于马铃薯疮痂病菌、干酪乳酸菌、木质醋酸菌、酿酒酵母、枯草杆菌及双歧杆菌菌种中,取其中五种菌种分别倒入玻璃瓶再加入水后均匀摇晃,直至产生气泡为止;将上述五种菌种由各玻璃瓶内取出部分置入一容器内,且均匀摇晃直至产生气泡为止,并于静置适当时间后倒入该新桶;将具特定需求功能的菌种倒入该新桶,并拌匀、曝气以完成新桶培养基;再次将具特定需求功能的菌种倒入该新桶培养基,并拌匀、曝气以完成酵素成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酵素培养基,特别涉及一种能缩短培养时间并产出培养基及酵素成品的培养基复制方法。
背景技术
酵素是通过益生菌作用将食物分解为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且能消化食物、修复组织,催动细胞使其正常运作,为具有特殊生物活性并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同时也是生物进行化学反应与新陈代谢的催化剂。当酵素于人体内进行化学变化时会不断损耗,因此,除了通过肝脏、胰脏自行分泌外,亦需借由日常食物中摄取及补充。
目前,于科技的进步下,酵素已能通过培养方式进行量产,以利用酵素产品中的益菌群对人体发挥效用。此外,酵素除使用于食品外,目前亦广泛应用于洗衣精、洗碗精、牙膏等洗净或除臭产品上,而能借微生物降解以达成去污及除臭的效果,且能取代具化学成份的洗净产品,提升环保效益。
而酵素产出方式虽能通过水果与蔬菜自然发酵,然而,自然发酵耗时长,且容易因感染杂菌而造成酵素变质或功效特征不明显等情况,因此,产出率不高且稳定性不佳。
另外,通过培养方式可针对不同功能及诉求进行培养,其是通过固态或液态培养基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营养物质,待菌种发酵后生长出菌株,并依不同菌种使酵素具有不同功效。然而,酵素培养过程中仍可能受到设备、环境及培养方式影响,因此,如何培养、操作使微生物适当发酵,是酵素制造与产出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然发酵耗时长,且易因感染杂菌而造成时间与成本的浪费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培养基的复制方法,通过该方法来产出培养基及酵素成品,能有效缩短再次培养的时间并简化制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培养基的复制方法,该方法包含下述(a)~(g)步骤︰
(a)依总重量比例取水40~60%、糖蜜10~30%后拌匀,再取马铃薯疮痂病菌(Streptomyces turgidiscabies)、干酪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木质醋酸菌(Acetobacterxylin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及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ifidum)菌株,且于每一菌株加水调整为占总重量4~6%后加入,接着曝气180天,得到培养基原液;
(b)抽取部分该培养基原液至新桶,并使该培养基原液占该新桶内物质总重量的50%;
(c)于该新桶内加入占新桶内物质总重量10~30%的糖蜜及20~40%的水后均匀搅拌;
(d)于马铃薯疮痂病菌(Streptomycesturgidiscabies)、干酪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木质醋酸菌(Acetobacterxylin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ifidum)菌种中,取其中五种菌种各40~60ML,并分别倒入玻璃瓶内,再加入400~600ML的水后均匀摇晃,直至产生气泡为止;
(e)将步骤(d)所取用的五种菌种由各玻璃瓶内取出500ML置入一容器且均匀摇晃直至产生气泡为止,并静置1~2小时后倒入该新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俊文,未经黄俊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09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分子量壳寡糖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检测人类ESR1基因突变的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