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站、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及通信资源分配、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2800.8 | 申请日: | 201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2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兴航;徐伟杰;潘振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4/8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学秀;吴敏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近距离 业务 功能 实体 通信 资源 分配 调度 方法 | ||
1.一种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对用户设备进行近距离业务鉴权时,为所述用户设备分配进行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
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至基站,以使得基站在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D2D缓存状态报告时,基于进行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时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对端用户设备的标识信息分配对应的资源;所述D2D缓存状态报告包括与对端用户设备进行近距离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索引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至基站,包括: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和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和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以使得所述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并使得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用户设备上下文修改请求信息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和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以使得所述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并使得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用户设备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信息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5.一种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发送的用户设备在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
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D2D缓存状态报告,解析得到对端用户设备在进行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索引信息,并基于所述索引信息确定的对端用户设备进行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
基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和对端用户设备进行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对端用户设备进行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分配相应的资源;
将资源分配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资源分配信息对应的资源与对端用户设备进行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发送的用户设备在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和移动性管理实体接收所述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发送的用户设备在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和移动性管理实体接收所述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发送的用户设备在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用户设备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信息,并解析得到所述标识信息;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所述归属签约用户 服务器接收所述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和移动性管理实体接收所述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发送的用户设备在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时使用的标识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用户设备上下文修改请求信息,并解析得到所述标识信息;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所述归属签约用户 服务器接收所述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距离业务单播通信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近距离业务功能实体在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近距离业务鉴权时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28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