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体冲击力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39381.5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覃冬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冬麟 |
主分类号: | F03G7/08 | 分类号: | F03G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体 冲击力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力发电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体冲击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出行的交通工具更多地选择新能源环保用车, 因此各车企生产越来越多的各式车辆,如有油电混合动力的,有纯电动力的,但在行运 过程中却是诸多弊端,如电驱在续航里程中耗电未能及时充电,而给电车充电的充电桩 也尚未普及到每个地方,仍然是一个制约其高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各式车辆仍然是大多 以燃油驱动为主,如今,石油能源,日渐枯缺,油价不断攀升,运输成本增大的同时, 还产生大量的废气,严重污染了环境。纯电动用车虽还给了人们清新的环境,但用充电 桩的充电方式还未能满足需求,续航里程不理想,电动车利用率极低。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 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无废气排放,不造成环境 污染,不需要水资源,不消耗燃油和煤炭,勿需要充电桩和各种充电方式,是一种来自 冲击力的零耗能发电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车体冲击力发电装置,是利用运行中的车体因为颠簸产生冲击力, 冲击力通过冲击杆推动滑轮组带动链条,链条又拉动齿条带动增速齿轮,增速齿轮带动 发电机发电,本装置可大可小,可以安装在各种充电式的电动车上,给行驶中的电动车 蓄电池充电,有较地增加续航里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体冲击力发电装置,包括车身,底盘支架,底盘支架上的冲击杆和发电 机。底盘支架设有带缓冲的冲击杆,带缓冲的冲击杆的向下端顶在可上下运动的滑轮组 上,滑轮组由链条支撑,链条的一端固定在车轮轴架上,一头连接在以倍数形式左右运 动的另一组滑轮组上,左右运动的滑轮组设有互拉链条,互拉链条的一头连接底盘的固 定座上,一头连接齿条,齿条架在增速齿轮的上面,齿条的另一端设有复位弹簧,增速 齿轮连接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同轴连接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蓄电池之间有电 缆连接。
所述的底盘支架,可以是大型客车类底盘支架或各式小轿车类底盘支架。
所述的发电机种类,可以是永磁无铁芯低速交流(直流)发电机,也可以磁悬 浮交流(直流)发电机等。
所述的的滑轮组,可以是由链条、滑轮组成,也可以是由链条、链轮组成,并可以 是单组组成,或者是多组组成。
所述的增速齿轮,可以是由单层行星齿轮或者多层行星齿轮组成,也可以是由两个 或者两个以上同模数不同齿数的各式齿轮组成。
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可以是单向轴承或者是单向棘轮组成。
所述的蓄电池,可以是石墨烯超级电池、氢燃料电池等。
采用上述结构后,运行中的车体因为颠簸产生冲击力,冲击力通过冲击杆推动滑轮组 带动链条,链条又拉动齿条带动增速齿轮,增速齿轮带动发电机转动。无冲击力时齿条在复位 弹簧的作用下归位,齿条归位过程又因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下,勿需带动发电机而轻松归位,固 每次产生冲击力,齿条都能在归好位的状态下,更有较地带动发电机转动发出电能,电能经控 制器充到车中的蓄电池上。
在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 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体冲击力发电装置在大型客车类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体冲击力发电装置多组发电机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车体冲击力发电装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体冲击力发电装置的发电机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车体冲击力发电装置在小轿车类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车体冲击力发电装置为齿条无冲击力的归位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车体,2-车体底盘,3-冲击杆,4-滑轮组,5-互拉链条,6-齿条,7-发电机, 8-控制器,9-复位弹簧,10-电缆,11-蓄电池,12-增速齿轮,13-单向离合器, 14-避震弹簧钢板,15-避震悬挂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应当说明,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冬麟,未经覃冬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9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踏式叶片泵
- 下一篇:利用重锤圆周运动重心偏压做功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