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46850.6 | 申请日: | 201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5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中明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423 | 分类号: | H01L29/423;H01L29/739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黄智明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栅双极型 晶体管 器件 | ||
1. 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包括背面的金属集电极(12)、P型集电极(11)、N型场终止层(10)和N-漂移区(9),晶体管顶部包括有源原胞和虚拟原胞,有源原胞和虚拟原胞通过沟槽栅分开;有源原胞包括相互交替排列的一个或多个N+发射区(1)和多个P+接触区(2),它们通过介质层(4)的窗口和金属发射极(5)相连;有源原胞内的P型阱区(6)通过P+接触区(2)和发射极电极相连;有源原胞内的P型阱区(6)下面还具有N型增强层(101);虚拟原胞包含P型深阱(8),P型深阱(8)不和任何电极相连,其电位悬空;其特征在于,沟槽中填充的多晶硅被沟槽介质层(72)分隔成上多晶硅层(32)和下多晶硅层(31),上多晶硅层(32)和沟槽上部氧化层(73)相互接触,下多晶硅层(31)和沟槽下部氧化层(71)相互接触;上多晶硅层(32)和栅极电极相连,下多晶硅层(31)和发射极电极相连;上多晶硅层(32)的底部比P型阱区(6)更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 其特征在于:沟槽下部氧化层(71)的厚度大于沟槽上部氧化层(73)的厚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胞的结构形状是条形、圆形、方形或者多边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是硅、碳化硅或者氮化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中明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中明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68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