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防眩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8022.6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4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崧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崧卿 |
主分类号: | B60J3/04 | 分类号: | B60J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2 重庆市九龙坡***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眩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遮阳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区调节防眩光汽车遮阳板。
背景技术
汽车夜间会车,迎面而来的汽车远光灯强烈照射,使驾驶者双眼瞬间眩目,不能正常判断前方路况,造成安全的极大隐患。为避免这种现象产生,往往采用遮阳防眩滤光板,通过光电转换器和液晶光阀等组成;或者将液晶板安装在透光板中部,通过光电转换器控制使液晶板在透明色与深色之间转换;获取在液晶玻璃上设置有带光敏管的电控制器,能够随对面照射光度的大小而自动变色。有的采用分区域调节透光板的灰度遮挡强光,这种装置采用微型摄像头采集前方车辆光源,通过图像处理确定光源位置,进而确定需要在透光板上进行遮挡的部位,这种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图像处理效果比较差耗时,难以推广使用,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且遮挡效果好的一种防眩目强光汽车遮阳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确定射入观察者眼睛光线的方向,从而确定需要在透光板上改变通光率的遮挡部位。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防眩目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滤光板和控制电路;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车架上;所述滤光板设置于固定支架上;
所述滤光板包括主体、变光片、导光管和感光部;所述导光管设置于主体上,所述导光管的光轴设置于射入观察者眼睛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以适于所述射入观察者眼睛的光线穿过导光管;所述感光部用于接收穿过导光管的光线并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导光管设置有吸光层;所述电信号输入到控制电路用于驱动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变光片连接用于调节射入观察者眼睛的光线在通过变光片处的通光率。
进一步,所述感光部包括光感层;所述光感层设置于导光管出光面用于将穿过导光管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
进一步,所述感光部包括光致发光点;所述光致发光点设置于导光管出光面和光感层之间,所述光致发光点用于将射入观察者眼睛的光线转换为光致发光信号;所述光感层设置于主体周边,用于将光致发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进一步,所述导光管中设置有微透镜,所述感光部设置于微透镜的焦点处。
进一步,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光纤,所述光致发光点设置于光纤交叉点处;所述光纤按照横纵坐标轴方式布设于主体上用于传导光致发光点所发出的光线,所述光纤的入光面设置于光致发光点处,所述光纤的出光面设置于主体周边的光感层。
进一步,所述导光管与主体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导光管与主体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主体上的球形槽、球面突起;所述导光管设置于球面突起中,所述球面突起与球形槽匹配以便球面突起在球形槽中滑动;所述球形槽中设置有凸点;所述球面凸起表面上设置有与凸点匹配的若干凹槽,所述凹槽间隔分布于球面突起上。
进一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所述第一卡套设置于导光管外侧位于主体一侧,所述第二卡套设置于导光管外侧位于主体另一侧;所述第一卡套与主体之间设置有适于第一卡套活动的间隙,以便于调整位于第一卡套内的导光管与主体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卡套与主体之间设置有适于第二卡套活动的间隙,以便于调整位于第二卡套内的导光管与主体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主体为后视镜。
进一步,所述变光片为液晶板或变色玻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由主体和导光管构成的用于检测眩目光方向并确定眩目光照射于主体的位置,通过在主体上设置不同倾角的导光管,使得该导光管通过的光源光线刚好能进入观察者眼睛;而其他方向的光源光线被排除在导光管外,快速确定需要在主体透光板上的遮挡部位。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防止强光刺眼,而且也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大大提高了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和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眩目光定位检测装置的检测域示意图。
图2为主体上导光管设置示意图。
图3为穿过导光管光线示意图。
图4为导光管布设剖视图。
图5导光管的角度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6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主体上光纤布设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崧卿,未经孙崧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8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光学再现交通信息的系统装置
- 下一篇:阵列系统的双备份传输链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