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驱六轮小车及其转向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8765.X | 申请日: | 2016-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2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俊;方灿;李慧华;付祥;殷朋飞;黄结;全瑞坤;申晨阳;曾洁;张寒飞;黄鑫;熊浚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11/04 | 分类号: | B62D11/04;B62D6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驱六轮 小车 及其 转向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驱六轮小车及其转向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机器人领域,轮式越障机构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已有广泛应用且价值显著。因其具有承重大、机构简单、驱动和控制相对方便、行走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等特点而被大众认可。但是,一般常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越障能力不强,虽然左右同相能够大大增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却带来了转弯难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现有左右同相移动机器人采用左右同轴方式从结构上保持严格的左右同相,而同轴驱动则使得轮式移动机器人则存在转弯方面的困难。差速转向可解决转弯问题,但传统的差速转向是左右轮分别由不同的驱动机构控制,以使左右轮产生不同的速度实现转弯,而该方式又与上述的左右同相相冲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平稳性高的双驱六轮小车及其转向控制方法,该小车有效解决了左右同轴不能产生转弯效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驱六轮小车,包括车架本体、行动轮组Ⅰ、行动轮组Ⅱ、驱动装置及传送装置,所述行动轮组Ⅰ与行动轮组Ⅱ分布在车架本体两侧;所述行动轮组Ⅰ由三个车轮Ⅰ、Ⅱ及Ⅲ组成,所述行动轮组Ⅱ由三个车轮Ⅳ、Ⅴ及Ⅵ组成,所述车轮Ⅰ与车轮Ⅱ同轴连接并由一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车轮Ⅳ与车轮Ⅴ同轴连接并由另一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车轮Ⅲ通过传送装置与车轮Ⅰ、Ⅱ的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车轮Ⅵ通过另一组传送装置与车轮Ⅳ、Ⅴ的驱动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车轮Ⅲ与车轮Ⅵ均通过动力轴与传送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车轮Ⅲ与车轮Ⅵ位于两组同轴连接的车轮之间。
进一步,所述车轮Ⅰ与车轮Ⅱ、车轮Ⅳ与车轮Ⅴ、车轮Ⅲ与车轮Ⅵ两两对称设置在车架本体两侧。
进一步,所述行动轮组Ⅰ与行动轮组Ⅱ均为车轮外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缺口的多叶轮,相互对称设置的两个多叶轮上的叶片圆弧段互补并可形成一个整圆,位于车架本体一侧间隔设置的两个多叶轮上的叶片圆弧段偏转角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多叶轮为三叶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小车转向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保证车轮Ⅲ与车轮Ⅰ、Ⅱ同步驱动,车轮Ⅵ与车轮Ⅳ、Ⅴ同步驱动;
(2)车架本体转向时,所述行动轮组Ⅰ与行动轮组Ⅱ的转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行动轮组Ⅰ与行动轮组Ⅱ均为多叶轮时,保证对称设置在车架本体上的两个多叶轮上的叶片圆弧段互补且各多叶轮间的相对相位固定不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双驱六轮小车有效解决了左右同轴转弯困难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的特点,无需再加其余的动力装置即可实现转弯,控制简单且容易实现,在规整地形下以轮式前进,运动效率较高,在非规整地形下行走时,可利用缺口相位搭到障碍物上,集合前后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越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与其它左右同轴机构相比,转弯效率较高,越障能力较好,负载能力强,可广泛适用于工作在特殊环境中的设备,如越障移动机器人,救灾机器人,救援装置等。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前进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退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右转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左转示意图;
图6为三叶轮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前进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后退示意图;
图9为图6的左转示意图;
图10为图6的右转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双驱六轮小车,包括车架本体1、行动轮组Ⅰ、行动轮组Ⅱ、驱动装置2及传送装置3,所述行动轮组Ⅰ与行动轮组Ⅱ分布在车架本体1两侧;所述行动轮组Ⅰ由三个车轮Ⅰ4、Ⅱ5及Ⅲ6组成,所述行动轮组Ⅱ由三个车轮Ⅳ7、Ⅴ8及Ⅵ9组成,所述车轮Ⅰ4与车轮Ⅱ5同轴连接并由一组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车轮Ⅳ7与车轮Ⅴ8同轴连接并由另一组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车轮Ⅲ6通过传送装置3与车轮Ⅰ4、Ⅱ5的驱动装置2相连接,所述车轮Ⅵ9通过另一组传送装置3与车轮Ⅳ7、Ⅴ8的驱动装置2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87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有机颗粒缓释肥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肥料全自动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