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板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4408.2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6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杨永强;卢姝;魏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70 | 分类号: | B01D71/70;B01D71/64;B01D69/12;B01D69/06;B01D67/00;B01D5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符彦慈;董琪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多层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有机气体膜分离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平板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多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为:配制PEI有机溶剂铸膜液,采用两侧均可刮膜的刮刀在聚酯无纺布支撑层双面刮膜,去离子水中浸没沉淀相分离后制得双层PEI多孔基底膜;配制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剂和催化剂的涂敷液,采用两侧均可刮膜的刮刀在双层PEI多孔基底膜双面覆膜,交联固化后,制得选择性高、耐溶胀的高性能有机气体分离复合多层膜。制膜方法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气体分离平板复合膜,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有机气体净化回收的PDMS/PEI平板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种工业过程如石油、化工、制药、橡胶和喷涂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以及油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会产生有机气体(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其中包括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和卤代烃类等。VOCs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惊人,如直接排入大气中,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危害人类健康,而且由于大部分有机气体易燃易爆,生产过程也存在不安全性,因此研究有机气体的净化回收很有意义。
气体膜分离技术是以膜两侧的气体压差为推动力,利用不同气体在膜中渗透速率的差异,使不同气体在膜两侧富集实现分离的过程。它是本世纪开发的一类较为成熟的膜分离技术,由于它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使得气体膜分离技术成为深冷分离、吸收和变压吸附等传统VOCs净化回收方法的强有力竟争者。
理想的有机气体分离膜要求渗透速率大,分离系数高,经久耐用,耐溶剂性好和价格低廉。气体分离膜材料是决定有机气体分离膜性能的关键,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从结构上看属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高分子,具有许多独特性能,是目前发现的气体渗透性能最好的高分子膜材料之一。
但是由于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链间的内聚能密度较小,分离系数较低,而且超薄化困难,通常作为涂层制备成复合膜用于有机气体分离。在这种膜中,一个薄的致密皮层复合在多孔底膜上,致密皮层和多孔底膜是由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其优点在于可以分别选用适当的皮层和多孔底膜使之在选择性、渗透性、化学和热稳定性等几方面得到最优的膜性能。聚醚酰亚胺(PEI)是一类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聚合物膜材料,在膜应用上有较多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耐溶剂性能,不受大多数碳氢化合物的影响;能耐无机酸、盐溶液以及稀碱(PH9)的腐蚀。聚醚酰亚胺制成的底膜孔径较小,使硅橡胶涂层不易发生孔渗现象,同时支撑层阻力较小,具有良好的气体渗透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有机气体净化回收的PDMS/PEI平板多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膜一方面具有性能优异的有机可凝气体渗透效果,在有机气体净化回收中表现较高的选择透过性,提高了膜的分离性能,另一方面也弥补了PDMS有机气体分离膜不易耐受有机蒸气溶胀作用的缺陷。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板多层复合膜,具有对称结构:中间为聚酯无纺布支撑层,聚酯无纺布支撑层的两侧为PEI多孔基底层,聚酯无纺布支撑层两侧的PEI多孔基底层上均覆盖有PDMS分离层。
一种两侧均可刮膜的刮刀,包括平行排列的两个刮膜刀片1和两个刀片间距调节螺杆2;所述刀片间距调节螺杆2固定连接于两个刮膜刀片1的两端。
上述平板多层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应用上述刮刀,具体制备过程为:
步骤1、双层PEI多孔基底膜的制备:
将聚醚酰亚胺膜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一段时间,过滤、抽真空脱泡得铸膜液;然后将聚酯无纺布浸渍于铸膜液中一段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4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智联系统(HZF9028)
- 下一篇: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