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62627.8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1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齐辉;董琴亮;魏贤华;周清;谭昌全;李洪福;蒋小辉;余涛;张海波;李毅;梁晓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封底 混凝土 组合 围堰 施工 方法 结构 | ||
1.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桩基施工完成后,制作吊箱(1);
2)在护筒(5)上安装扁担梁(7)和连续千斤顶(71)作为吊箱(1)的下放装置;
3)采用连续千斤顶(71)将吊箱(1)缓缓下放到位;
4)拆除下放装置;
5)在底板(2)和护筒(5)的环形阶梯槽(41)之间灌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6)抽走吊箱(1)内的水,割除护筒(5)在底板(2)上端的凸出部分,安装护筒(5)的内支撑;
7)承台施工;
8)把吊箱(1)的侧板(3)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有
1.1)拆除桩基施工所用的平台同时进行吊箱(1)的底板(2)和侧板(3)分块制作;
1.2)选择低水位时,在护筒(5)上焊制钢牛腿,搭设临时平台(8);
1.3)在临时平台桩基施工上拼装底板(2);
1.4)拼装吊箱(1)的侧板(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拆除下放装置的同时焊制拉压杆(51)。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采用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结构,包括吊箱(1),所述吊箱(1)包括有底板(2)、侧板(3),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开孔(4),所述开孔(4)中设置有护筒(5),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4)的边沿开有环形阶梯槽(41),所述环形阶梯槽(41)和护筒(5)之间填充有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形成的封堵混凝土层(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采用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采用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阶梯槽(41)和护筒(5)之间的封堵混凝土层(6)下端处设置有止水圈(6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采用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连接有支撑筒(3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采用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连接有工字支撑梁(3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采用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混凝土层(6)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采用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筒(5)和底板(2)连接有拉压杆(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626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