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62627.8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1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齐辉;董琴亮;魏贤华;周清;谭昌全;李洪福;蒋小辉;余涛;张海波;李毅;梁晓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封底 混凝土 组合 围堰 施工 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公路、铁路、市政、水运、水利水电等行业内河或海上桥梁高桩承台、码头高桩承台或船闸靠船墩施工的无封底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水中桥梁或码头基础施工中,采用的防水围堰大致有:钢板桩围堰、锁口钢管桩围堰、双壁钢围堰、钢筋混凝土围堰、无底钢套箱以及有底钢吊箱围堰等形式。其中,钢吊箱围堰具有施工工期短、不需沉入河床、材料用量少、经济合理等特点,己被广泛应用于深水桥梁或码头高桩承台基础施工中。
钢吊箱围堰一般是通过吊箱的侧板和底板上的封底混凝土围水,为承台施工提供无水的施工环境。封底混凝土是钢吊箱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由于封底混凝土方量较大,而且为水下浇注,对于混凝土的和易性、缓凝时间和施工工艺等要求较高,施工风险较大。如果一旦封底失败,将会非常难于处理。而且承台封底混凝土只是属于施工临时措施,然而封底混凝土方量却占到承台混凝土方量的30%~50%,施工成本相对较大。因此钢吊箱围堰无封底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也就成为了桥梁、码头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亟需研究的课题。
青岛海湾大桥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并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名称: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及其应用方法,专利号:ZL200710113358.5)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名称: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专利号:ZL200720029353.X)。其主要创新点是在钢吊箱底板与桩基钢护筒之间采用胶囊止水的方式,实现了钢吊箱无封底混凝土施工。但是此技术对钢吊箱设计和制造、工人操作水平和相关配套设备等要求较高,稍有差池便会影响止水效果,如果发生漏水现象,处理起来会非常麻烦,而且胶囊止水方式对钢吊箱的定位效果有影响。因此这项技术至今仍未在国内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及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桩基施工完成后,制作吊箱;
2)在护筒上安装扁担梁和连续千斤顶作为吊箱的下放装置;
3)采用连续千斤顶将吊箱缓缓下放到位;
4)拆除下放装置;
5)在底板和护筒的环形阶梯槽之间灌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6),抽走吊箱内的水,割除护筒在底板上端的凸出部分,安装护筒的内支撑;
7)承台施工;
8)把吊箱的侧板拆除。
作为一个优选项,步骤1)包括有
1.1)拆除桩基施工所用的平台同时进行吊箱的底板和侧板分块制作;
1.2)选择低水位时,在护筒上焊制钢牛腿,搭设临时平台;
1.3)在临时平台上拼装底板;
1.4)拼装吊箱的侧板。
作为一个优选项,步骤4)中拆除下放装置的同时焊制拉压杆。
一种水下无封底混凝土钢混组合吊箱围堰结构,包括吊箱,所述吊箱包括有底板、侧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中设置有护筒,所述开孔的边沿开有环形阶梯槽,所述环形阶梯槽和护筒之间填充有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形成的封堵混凝土层。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环形阶梯槽和护筒之间的封堵混凝土层下端处设置有止水圈。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侧板连接有支撑筒。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侧板连接有工字支撑梁。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封堵混凝土层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护筒和底板连接有拉压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工艺方法对吊箱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和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止水方式,可彻底打破水中桥梁、码头承台吊箱围堰施工必须封底的常规施工方法,可节省大量混凝土和钢材,降低施工成本,并且减化了施工程序,可节省施工工期,工艺简单,操作便捷,止水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对周围环境、配套设备和工人操作水平要求不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施工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626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