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智能光学瞄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2051.1 | 申请日: | 2016-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3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琦;李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琦 |
主分类号: | F41G1/46 | 分类号: | F41G1/46;F41G1/473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赖丽娟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智能 光学 瞄准 | ||
1.一种计算机智能光学瞄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目镜成像系统(2)、CCD成像处理系统(3)、物镜光学系统(4)、风速管测量系统(5)、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6)以及枪身耦合系统(7),所述壳体(1)包括镜身(1-1)与固定设置在镜身(1-1)外表面的底座(1-2),所述镜身(1-1)一端设置有目镜成像系统(2),所述目镜成像系统(2)内设置有CCD成像处理系统(3),所述镜身(1-1)另一端设置有物镜光学系统(4),所述底座(1-2)靠近物镜光学系统(4)一端设置有与镜身(1-1)平行的风速管测量系统(5),所述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6)固定设置在目镜成像系统(2)外表面并与所述CCD成像处理系统(3)及所述风速管测量系统(5)通信连接,所述枪身耦合系统(7)设置在底座(1-2)上;
所述目镜成像系统(2)包括目镜筒(2-1)、遮光罩(2-2)、遮光罩压板(2-3)、目镜筒螺纹(2-4)以及视度调节圈(2-5),所述目镜筒(2-1)一端通过目镜筒螺纹(2-4)与镜身(1-1)连接,另一端通过遮光罩压板(2-3)与遮光罩(2-2)连接,所述视度调节圈(2-5)设置在目镜筒(2-1)与镜身(1-1)的外表面连接处;
所述CCD成像处理系统(3)包括显示屏压圈(3-1)、显示屏(3-2)、摄像头固定板带螺纹(3-3)以及摄像头(3-4),所述显示屏压圈(3-1)设置在所述遮光罩压板(2-3)靠近镜身(1-1)的一侧并与遮光罩压板(2-3)连接,所述显示屏压圈(3-1)的另一侧与显示屏(3-2)连接,所述摄像头(3-4)由摄像头固定板带螺纹(3-3)固定在目镜筒(2-1)与镜身(1-1)连接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智能光学瞄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光学系统(4)包括物镜筒(4-1)、物镜光学玻璃胶合(4-2)、物镜光学玻璃单块(4-3)、物镜筒螺纹(4-4)、螺纹压圈(4-5)、防尘罩(4-6)以及视差调节圈(4-7),所述物镜筒(4-1)一端通过物镜筒螺纹(4-4)与镜身(1-1)连接,另一端与防尘罩(4-6)连接,所述物镜光学玻璃胶合(4-2)设置在物镜筒(4-1)内部,所述物镜光学玻璃胶合(4-2)远离镜身(1-1)的一侧通过螺纹压圈(4-5)与物镜光学玻璃单块(4-3)压紧连接,所述视差调节圈(4-7)设置在物镜筒(4-1)与镜身(1-1)的外表面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智能光学瞄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管测量系统(5)包括风速管壳体(5-1)、风速管螺纹(5-2)、高灵敏硅油传感器(5-3)、进风口(5-4)、气压传感器(5-5)、信号处理器(5-6)以及座体(5-7),所述风速管壳体(5-1)通过风速管螺纹(5-2)与底座(1-2)螺纹连接,所述座体(5-7)设置在风速管壳体(5-1)内部,所述座体(5-7)靠近底座(1-2)的一侧设置有信号处理器(5-6),另一侧设置有高灵敏硅油传感器(5-3)与气压传感器(5-5),所述进风口(5-4)设置在风速管壳体(5-1)远离底座(1-2)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智能光学瞄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6)包括微电脑(6-1)以及控制面板(6-2),所述微电脑(6-1)设置在目镜筒(2-1)外表面,微电脑(6-1)与控制面板(6-2)通信连接,所述控制面板(6-2)与底座(1-2)外表面螺钉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琦,未经李云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820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