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95404.1 | 申请日: | 201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7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强;刘革;钱斌;刘仲能;李则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19 | 分类号: | B01J27/19;B01J27/051;C07C1/04;C07C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烷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耐硫甲烷化催化剂CO转化率低、CH4选择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过渡金属硫化物及磷化物作为活性组分,催化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a)5~25%MoS2;b)0~3.5%Fe3P;c)0~5%Ni3P;d)氧化铝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与传统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相比,具有高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解决了传统耐硫甲烷化催化剂活性低、选择性差的问题,可用于合成气制甲烷的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硫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主要采用过渡金属硫化物及磷化物作为耐硫甲烷化活性组分,可用于含硫合成气制甲烷的生产中。
背景技术
煤制天然气(SNG)是煤制能源产品的最优方式,发展前景好。目前,国际商业化煤制天然气技术以两步法为主,主要包括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及合成气完全甲烷化生产代用天然气。实现合成气甲烷化主要有两条工艺路线,一是采用非耐硫的甲烷化工艺;二是采用耐硫甲烷化工艺。
非耐硫甲烷化工艺采用镍基甲烷化催化剂,由于该催化剂抗积碳能力差、对硫极为敏感,原料气须经低温甲醇洗后才能精脱硫至浓度小于0.1×10-6,其温度需要从几百度降至-40℃,当其进入甲烷化反应器时,其温度需升至300~400℃,该过程能量浪费、设备投资巨大。此外,为了满足甲烷化反应需要通过变换工艺调节H2/CO比大于3,这既增加了工艺流程又增加了设备投资。
耐硫甲烷化工艺,采用耐硫催化剂,最大优点是原料气可不脱硫,且甲烷化和CO变换两种反应在同一催化剂上同时进行,无需加入水蒸气调节H2/CO比,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投资,降低能耗,其热量消耗比传统工艺减少近40%。
耐硫甲烷化采用耐硫型Mo基催化剂,该催化剂同时具有水汽变换和甲烷化功能,故水煤气变换与甲烷化可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来自煤气化后的合成气直接进入甲烷化反应器,发生直接甲烷化反应,如式下:
CO+3H2→CH4+H2O (1)
CO+H2O→CO2+H2 (2)
总反应:2CO+2H2→CH4+CO2 △H=-247kJ/mol
相对于传统非耐硫甲烷化工艺,耐硫甲烷化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1)酸性气体净化工序在甲烷化工序之后,由于甲烷化反应为减分子反应,因此,气体处理量显著降低,减小低温甲醇洗等工艺负荷;
(2)避免酸性气体脱除步骤前后原料气先降温后升温而造成的能量浪费;
(3)天然气管道中允许20mg/m3H2S存在,因此净化工序没有必要将H2S吸收到小于0.1×10-6,工艺要求及相应操作成本降低;
(4)省去水汽变换工序,降低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
耐硫直接甲烷化催化剂主要以钼基催化剂为代表,目前有报道的Ce-Mo,Ce-Mo-Al催化剂。美国GRI开展了直接甲烷化的研究。专利US4151191和US4260553分别报道了GRI-C-284和GRI-C-318催化剂,其组成分别为Ce-Mo与Ce-Mo-Al。但目前使用的钼基催化剂CO转化率低,选择性差,难以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其选择性、转化率小于60%。提高耐硫甲烷化活性是耐硫甲烷化工艺能否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95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