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久性排水沥青路面用抗飞散材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4413.7 | 申请日: | 2016-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6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亮;曹东伟;张艳君;张海燕;许斌;刘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63/00;C08L75/04;C08L33/00;C08K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久性 排水 沥青路面 飞散 材料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久性排水沥青路面用抗飞散材料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耐久性排水沥青路面用抗飞散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高分子乳液1份、改性乳化沥青20~50份、水1~3份、细砂0~15份。在新建排水沥青路面施工结束48h内将所述抗飞散材料进行洒布,并至少养生12h。所述的抗飞散材料常温下制备、洒布,洒布量为0.2kg/m2~0.6kg/m2,优选地使用智能型洒布车或小型洒布机具均匀洒布于新建排水沥青路面表面。所述耐久性排水沥青路面用抗飞散材料,在保证不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和排水功能的同时,修复施工过程中压路机或其他重型机械对沥青膜的破坏,增大路面表面沥青膜厚度,改善排水沥青路面抗飞散能力,达到排水沥青路面局部或整体增强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沥青路面养护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飞散材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排水沥青路面采用具有18%以上空隙率、骨架-空隙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做上面层,与普通路面相比,同样是通过横坡排水,排水路面的大空隙结构将水流通道迁移到路面内部而非普通路面的路表,因此在雨天其表面也是“干燥”的,增加了雨天行车能见度,而且大幅缩短了刹车距离。此外,排水沥青路面因其大空隙特征,还具有降低噪声、减轻眩光、缓解热岛效应、节约材料等突出优点,是道路表面特性品质提升的最佳路面形式。
然而在排水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压路机或其他重型机械地过度碾压作用,容易造成沥青膜损伤、缺失等情况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石料掉粒、破碎等,导致沥青混合料局部粘聚力下降现象,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缩短路面使用年限,对排水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
但是,目前新建道路的养护工作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飞散病害是排水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新建排水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沥青膜损伤或局部掉粒病害若不进行及时处治,尤其是在交叉路口、转弯路段、长大纵坡路段等易发生飞散病害或耐久性要求高的路段,将在路面运营过程中势必进一步严重化,缩短排水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针对新建道路的养护材料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久性排水沥青路面用抗飞散料及其施工方法,主要用于交叉路口、转弯路段、长大纵坡路段等易发生飞散病害或耐久性要求高的路段。通过在新建排水沥青路面表面洒布本发明所述的抗飞散材料,在保证不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和排水功能的同时,修复施工过程中压路机或其他重型机械对沥青膜的破坏,增大路面表面沥青膜厚度,改善排水沥青路面抗飞散能力,达到排水沥青路面局部或整体增强的目的。
传统的改性乳化沥青材料粘度较小,直接喷洒到开级配的排水沥青路面表面,材料会通过连通空隙下渗至下承层,再通过横坡排离路面或积聚在下承层,无法起到修复损坏的沥青膜、增大沥青膜厚度的目的。而水性环氧树脂与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可通过固化作用形成粘度较大的环氧树脂材料,但由于环氧树脂材料粘度过高反而影响了施工和易性,容易出现涂刷不均匀的现象,对排水沥青路面的渗水性能、抗滑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创造性地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水与改性乳化沥青以特定比例混合,所得抗飞散材料既保证了良好的施工和易性,亦能通过一系列固化作用、交织作用、渗透作用、粘附作用,修复损坏的沥青膜、增大路面表面沥青膜厚度,从而在不影响排水沥青路面渗水性能、抗滑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排水沥青路面的抗飞散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久性排水沥青路面用抗飞散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水性高分子乳液1份、改性乳化沥青20~50份、水1~3份、细砂0~15份;
其中,所述水性高分子乳液包括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水性聚氨酯乳液或水性丙烯酸乳液。
所述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由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以重量比1:1~2混合而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34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