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54842.0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1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1/24 | 分类号: | F02D41/24;F02D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门 运转条件 偏离量 模型算式 控制装置 流量误差 内燃机 频度 作用角 推定 发动机转速 函数表示 精度降低 气门正时 进气管 排气门 修正量 状态量 气压 学习 发动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仅包括选择频度高的运转条件也包括选择频度低的运转条件的广泛的运转条件下抑制使用进气门模型算式推定的进气门流量的推定精度降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根据在至少4个不同的运转条件下得到的进气门流量误差的学习值,算出4参数(进气门作用角偏离量、排气门作用角偏离量、进气门气门正时偏离量以及排气压损偏离量)的各学习值。并且,使用以包括发动机转速和进气管压的发动机的状态量的函数表示系数的进气门流量误差模型算式,根据4参数的各学习值,算出对由进气门模型算式计算的进气门流量的修正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通过以进气管压为变量的一次式来表示进气门流量的进气门模型算式并根据进气管压的推定值或计测值来推定进气门流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通过进气门而进入缸内的空气的流量即进气门流量能够通过以从节气门到进气门的空间的压力即进气管压为变量的一次式表示。该一次式称为进气门模型算式(进气门模型的模型计算式)。进气门模型算式的系数(具体而言斜率和截距)通过拟合按所设想的每个运转条件来决定。但是,存在由于内燃机的部件的制造误差、经年劣化而在由进气门模型算式规定的进气管压和进气门流量的关系与实际的关系之间产生偏离的情况。该偏离使进气门流量的推定精度降低。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基于在内燃机的运转期间测定出的运转参数的实测值和使用该进气门模型算式算出的运转参数的推定值之间的比较来修正进气门模型算式的系数。根据该方法,进气门模型算式的系数的修正以由进气门的开阀正时和发动机转速确定的运转区域为单位进行,修正后的系数作为学习值按照每个运转区域存储。如果能够使进气门模型算式的系数适当化,则能够抑制由内燃机的部件的制造误差、经年劣化导致的进气门流量的推定精度的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17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11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在选择频度较高的运转条件下通过学习频繁地进行进气门模型算式的系数的适当化,因此,可抑制进气门流量的推定精度的降低。不过,另一方面,在像在过渡运转时被暂时选择那样的运转条件下,不怎么进行进气门模型算式的系数的适当化,因此,无法避免由内燃机的部件的经年劣化等导致的进气门流量的推定精度的降低。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存在这样的问题:依赖于运转条件的选择频度,使用了进气门模型算式的进气门流量的推定精度会产生差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首创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其能够在不仅包括选择频度高的运转条件也包括选择频度低的运转条件在内的广泛的运转条件下抑制使用进气门模型算式推定的进气门流量的推定精度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构成为,适用于具备空气流量计和进气管压传感器的内燃机,使用通过以进气管压为变量的一次式来表示进气门流量的进气门模型算式并根据进气管压的推定值或计测值来推定进气门流量。本控制装置具备误差学习单元、参数学习值算出单元以及修正量算出单元,作为用于抑制使用进气门模型算式而推定的进气门流量的推定精度降低的单元。
误差学习单元构成为,在至少4个不同的运转条件下学习进气门流量误差,该进气门流量误差是将进气管压传感器对进气管压的计测值输入至气门模型算式而得到的第1进气门流量与根据空气流量计对新气流量的计测值计算的第2进气门流量之间的误差。如果没有因内燃机的部件的制造误差、经年劣化的影响而在由进气门模型算式规定的进气管压和进气门流量的关系与实际的关系之间产生偏离,则第1进气门流量和第2进气门流量应该大体一致。在两者之间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可考虑产生了内燃机的某一部件(特别是影响进气门流量的部件)的制造误差、经年劣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54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