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缓冲吸能发电型车速应变减速带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4902.1 | 申请日: | 201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7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强;王滕;卢慧;卢辉;杨德云;张潇;王森;杨梓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529 | 分类号: | E01F9/5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缓冲 发电 车速 应变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道路交通附属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缓冲吸能发电型车速应变减速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公路系统的不断完善,机动车的保有量在不断增大,许多城市,特别是一些中、大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并且有些城市的政府已经开始限牌。然而,在高速公路出入站口、支路、社区、学校等车辆密集地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都设有减速带。减速带是保障行人及车辆行驶安全的交通设施。当车辆高速通过减速带时会产生剧烈的机械振动,使驾驶员产生不适感,并预计会对车辆零件造成损坏,从而使驾驶员自觉、主动降低车速,以达到该路段行车安全的目的。
针对目前公路上普遍使用的减速带,存在以下问题:(1)无论车辆高速还是低速通过减速带时都会产生无法避免的剧烈机械振动,使驾驶员产生不适感,并会对车辆零件造成损坏;(2)每天行驶车辆经过减速带产生的能量非常可观,但目前却没有实现能量回收转化利用。尹森等曾指出车辆在通过减速带时冲击力的幅值与减速带的高度成正比,与车辆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可见车辆在经过减速带时伴随了巨大的冲击力和脉动能量损失,若将这些能量转换为电能,将有非常大的市场潜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能减排作用。
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道路行车的安全性和能量的高效利用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缓冲吸能发电型车速应变减速带,其目的是在于克服以下不足之处:
(1)无论车辆高速还是低速通过减速带时都会产生无法避免的剧烈机械振动,使驾驶员产生不适感,并会对车辆零件造成损坏;
(2)每天行驶车辆经过减速带产生的能量非常可观,但目前却没有实现能量回收转化利用。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缓冲吸能发电型车速应变减速带,包括: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外框槽体、三节式液压升降顶、触控及复位系统、动力传递连杆机构、变速齿轮系、供压系统、发电机、蓄电池,所述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前侧承载活动片、上部承载活动片、后侧承载活动片,且三者均依次活动铰接,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边缘两侧设有滑耳,且在正中部沿轴线方向等距开有圆形通孔,所述外框槽体的前侧上口边缘与所述前侧承载活动片活动铰接,后侧上口边缘等高设有一定宽度的活动槽,且所述后侧承载活动片的另一自由端滚动卡设在所述活动槽中,所述外框槽体内部通过隔板将其分为两层,在其上分层上口两侧的内部均设有弧形滑道,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滑动安设在所述弧形滑道中,所述三节式液压升降顶安装在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底部与所述隔板之间,且分布成六排,前三排等距间隔,后三排等距间隔,在所述三节式液压升降顶与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底部之间和在所述三节式液压升降顶与所述隔板之间均采用固定铰支座连接,所述隔板上开有与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上所述圆形通孔所对应的面积稍大且稍偏离轴线的矩形孔,所述动力传递连杆机构包括复位弹簧、传动杆、长齿条,所述复位弹簧原长略大于所述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与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最大间距,且其半径略大于所述圆形通孔的半径,所述传动杆一端通过固定铰支座Ⅰ连接在所述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的所述上部承载活动片的中央,穿过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长齿条活动铰接,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减速带外体承载活动片的所述上部承载活动片,一端固定于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的上表面,所述长齿条穿过所述减速带内体承载基座正中部上的所述圆形通孔和所述隔板上的所述矩形孔,与所述变速齿轮系联接,所述变速齿轮系包括传动轴承、连动轴承、不等径同心齿轮轴承、小齿轮轴承,所述传动轴承为一个,由一个长轴小齿轮和两个大齿轮Ⅰ通过传动轴连接组成,通过两个固定支座式滚动轴承固定于所述隔板下部,且所述长轴小齿轮与所述长齿条啮合,所述连动轴承为两个,由一个小齿轮Ⅰ和一个大齿轮Ⅱ通过连杆Ⅰ连接组成,每个所述连动轴承都通过两个所述固定支座式滚动轴承固定于所述隔板下部,且所述小齿轮Ⅰ与所述大齿轮Ⅰ啮合,所述不等径同心齿轮轴承为两个,由一个小齿轮Ⅱ和一个大齿轮Ⅲ通过转动杆紧凑连接组成,且都旋转固定于所述外框槽体的内壁上,所述小齿轮Ⅱ与所述大齿轮Ⅱ啮合,所述小齿轮轴承为两个,由小齿轮Ⅲ和连杆Ⅱ组成,都通过一个所述固定支座式滚动轴承固定于所述外框槽体底部,还包括联轴器和发电机转轴,均为两个,所述连杆Ⅱ与所述联轴器连接,且所述联轴器通过所述发电机转轴与所述发电机联接,所述发电机为两个,在其中部安置有所述蓄电池,且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均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外框槽体的底部,所述供压系统包括油箱、油泵、分配器,三者均通过油管连接,且所述供压系统通过所述分配器与所述三节式液压升降顶之间的管路连接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加压与卸压功能,所述触控及复位系统主要包括触控时间开关和二次触闭开关,二者通过线路电连接起到对装置的开启和复位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24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龙果糖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