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回收拼装框架锯齿锚杆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50226.5 | 申请日: | 201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4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华;颉永斌;董旭光;孙国栋;鞠鑫;王雪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20;E02D5/74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拼装 框架 锯齿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锚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回收拼装框架锯齿锚杆,特别适用于公路、铁路施工过程中的土质边坡和基坑工程。
背景技术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山区延伸。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在公路、铁路建设中随处可见,边坡工程是制约这些地区公路、铁路建设工期和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加快沿线边坡施工,可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公路、铁路投资成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用地紧张,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地下车站、地下车库、地下街道和地下民防工事等多种地下工程迅猛发展,基坑工程大量涌现,基坑支护结构占整个基坑工程造价相当大的比例,而基坑工程又属于临时性支护工程。因此,可回收利用的支护结构,将有效减少基坑工程造价,降低周边地下环境污染,减轻周边土地开发利用难度。
现有框架锚杆支护的框架主要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模板、钢筋和混凝土往坡体运输困难,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混凝土凝固速度慢影响施工进度;锚杆大多数是注入浆液的方法锚固于稳定土体,施工工期长,工序复杂,浆体凝固速度慢,锚杆施工成本高;在临时性工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拆除困难,无法回收再利用,锚杆注浆造成周边地下环境严重污染,锚杆不能回收埋藏于地下,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影响周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综上所述,现存框架锚杆支护结构还不能缩短公路、铁路边坡工程建设工期;无法减少基坑支护结构对周围地下环境的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施工速度快,锚杆不需要注浆且可回收利用的框架锚杆支护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拼装框架锯齿锚杆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可回收拼装框架锯齿锚杆及施工方法,可回收拼装框架锯齿锚杆包括框架1、锚杆2和锚具3;框架1由方管4,套筒5和十字架6连接组成,方管4伸入套筒5内并由螺栓连接构成横梁和立柱,横梁和立柱分别插入十字架6,四周螺栓固定;锚杆2由钢管7、伸缩杆8、钢片9和转轴10组成,钢管7上设有滑槽17、第一定位孔15和第二定位孔16,伸缩杆8穿入钢管7内,转轴10穿过滑槽17将伸缩杆8与钢管7连接,第一定位孔15内插入转轴10,转轴10两端套钢片9并由螺帽固定,相邻钢片9用螺栓连接;锚杆2穿过十字架6的中心孔13至坡内,推拉仪11套于锚杆2端头推动伸缩杆8,钢片9呈锯齿状伸入土体;销钉插入第二定位孔16将钢管7与伸缩杆8连接,锚具3和垫板12将锚杆2锚固于框架1上。
本发明的可回收拼装框架锯齿锚杆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1)预制框架1的构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块化加工方管4、套筒5和十字架6;
(2)预制锚杆2: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加工带有第一定位孔15、第二定位孔16和滑槽17的钢管7,钢片9,转轴10和伸缩杆8;将伸缩杆8穿入钢管7内,转轴10穿过滑槽17将伸缩杆8与钢管7连接,第一定位孔15内插入转轴10,转轴10两端套钢片9并由螺帽固定,相邻钢片9用螺栓铰接连接;
(3)预制推拉仪11:根据钢管7型号和伸缩杆8的可伸缩最大长度,制作支架18、选择合适的油缸19和电动液压泵20,油缸19用螺栓固定于支架18上,连接电动液压泵20与油缸19的进出油口;
(4)定位及钻孔:根据设计要求用测量仪器在坡体上进行放线,定位锚杆2的位置,采用钻机进行钻孔至设计深度;
(5)施工锚杆2:将伸缩杆8向钢管7外拉,使钢片9平行于钢管7,然后将锚杆2放入坡体孔内;
(6)施工框架1:套筒5将预制的方管4连成横梁和立柱,横梁和立柱插入十字架6,螺栓固定横梁和立柱,十字架6穿过锚杆2;
(7)张拉锚固:套上推拉仪11,开动电动液压泵20,活塞杆推动钢片9绕转轴10转动插入稳定土体内形成锚固力,插入销钉、拧松螺栓,取下推拉仪11;
(8)回收方法:a)框架1回收:松开锚具3,卸下十字架6及套筒5上螺栓,拆除框架1;b)锚杆2回收:套上推拉仪11,取下销钉,开动电动液压泵20反向转动开关,活塞杆回缩拉出伸缩杆8使钢片9与钢管7平行,拔出锚杆2,拆卸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50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