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IV抑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61992.1 | 申请日: | 201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2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贺耘;戚娜;王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065 | 分类号: | C07K5/065;C07K5/062;C07K5/078;C07D273/01;A61K38/05;A61K31/395;A61P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iv 抑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具有抗HIV活性的新化合物,更具体而言,涉及衍生自天然产物Aetheramide A的化合物和其它结构相关的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还涉及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自1981年HIV病毒被发现至今,已有3000多万人死于HIV病毒感染,并有3000多万人仍在遭受HIV病毒的折磨,而且大部分患者来自中低收入国家。HIV病毒与其它病毒不同,它变异速度极快。每天,约有109-12个新病毒体产生,平均每个复制周期中产生10-4~-3次变异,并同时伴随着约34次重组。这种快速变异产生了大量的变异菌株,而这些变异菌株对已有药物的抵抗力越来越强1。HIV病毒的广泛传播和迅速变异对医药界和学术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具有新靶点和新机制的抗病毒药物刻不容缓。
在新药研发中,天然产物的重要性正逐渐凸显。1981-2010年间,共有1073个小分子药物获批。其中,虽然66%的药物是全合成得到的,但其中16%包含天然产物来源的药效团,还有14%来自天然产物的模拟物,因此,只有36%的药物与天然产物无关。除66%的合成药物外,另外34%的药物完全来自于天然产物或修饰的天然产物2。
粘细菌是革兰氏阴性变形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树皮、腐烂植被、食草动物粪便和海洋中。这种有趣的微生物的行为非常奇特,并富产二级代谢物,是自然界著名的天然产物制造工厂3。到目前为止,已鉴定的粘细菌种类达到7500种,至少得到了100个结构明确的化合物,并衍生得到了500多个类似物4,主要包括聚酮化合物,非核糖体多肽及两者的杂合体,其他结构类型如萜类、生物碱等也有发现5。这些化合物的活性主要包括抗菌和抗病毒,其抗病毒活性使之可能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独特的,甚至全新的作用机制,使它们成为药物研发中优秀的先导化合物。然而仅依靠天然提纯,很难得到足够的量进行生理和毒理实验,因此需要对重要的化合物进行化学全合成。
2010年,粘细菌的新种属Aetherobacter被报道,A.rufus(SBSr003)是这一新种属的第一个菌株。由A.rufus(SBSr003)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得到了一类环状缩肽,名为Aetheramides,其包括独特的聚酮结构和两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一个非天然氨基酸),是一类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通过筛选抗菌、抗真菌、细胞毒性和抗HIV活性发现:化合物Aetheramide A和Aetheramide B可以有效地抑制HIV-1病毒的感染,IC50值分别为15nM和18nM;两者对人类结肠癌细胞HCT-116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均为110nM;同时,两者对真菌Candida Albicans也有较强的抑制活性6。
Aetheramide A和B的结构
已报道的具有抗HIV活性的天然产物,主要包括生物碱、酚、萜、蛋白质、多糖等结构,其中一些已进入临床(前)研究,如Calanolide A、Bevirimat、DCK、DCQA、姜黄素等,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Aetheramides完全不同,例如Calanolide A7、Bevirimat8、DCK9、DCQA10、Dextran sulfate(葡聚糖硫酸酯,抑制HIV-1复制的IC50为9.1μg/mL,临床一期)11、姜黄素12、Cyanovirin A(包含10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在纳摩尔水平抑制HIV-1和HIV-2,临床前)13等。同时,也有一些具有抗HIV活性的环缩肽类化合物被报道,如Echinomycin、Neamphamide A等,例如由微生物代谢物中发现的Echinomycin14、由海洋中发现的Neamphamide A15等。但这些环缩肽结构复杂,分子量较大,更类似于一个微型蛋白,与Aetheramides的结构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进入临床(前)研究的抗HIV天然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61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多肽合成仪
- 下一篇:作为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的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