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目视觉位姿测量的耦合镜自动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62860.0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4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栾银森;汤国茂;许冰;杨平;何星;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7/182 | 分类号: | G02B7/182;G01C11/00;G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目视 觉位姿 测量 耦合 自动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位姿测量的耦合镜自动调整方法,该方法利用单目位姿测量技术,同时结合耦合镜特定的几何形状尺寸等先验知识,以光学系统近场和远场光斑为基准,对连接不同光学平台的耦合镜进行多维度的自动化调整,从而实现光学系统中不同光学平台之间的耦合。该方法通过引入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降低了耦合镜调整的难度,提高了耦合镜调整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耦合镜调整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目视觉位姿测量的耦合镜自动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光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型光学系统日益普遍。在光机产品的日常科研和生产中,往往需要对不同工作平台进行光学耦合,使光线从光学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传递到另一个功能模块,以实现完整的光学系统功能。
一般情况下,光学系统中各个模块内部的光路相对稳定,而模块之间需要的连接光路相对不稳定,所以当光学系统远场和近场光斑不在探测器靶面中心时,可以通过调整光学系统中模块之间的耦合镜使不同模块的光路完美耦合,最终使远场和近场光斑成像在探测器靶面中心。
在实际的生产和试验中,如果发生光路偏转导致光学系统远场和近场光斑不在探测器靶面中心,一般是通过人工目视的方式来实现调整,即需要实验人员以远场和近场光斑所在位置为参考,手动调整耦合镜,直到远场和近场光斑移动到探测器靶面中心。该方法依赖于实验人员的光路调整经验,费时费力,同时难以实现耦合镜的快速调整。在一些应用场合,人工目视调整的方法难以及时将光学系统调整到位,将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甚至使光学系统丧失其存在的意义。除此之外,对一些密封或者真空的光学系统,人工目视调整的方法将带来巨大的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
为实现耦合镜的快速自动化调整,扫除光学系统自动化调整的阻碍,可以利用单目视觉位姿测量技术,同时结合耦合镜的几何形状尺寸等先验知识,对光学系统中的耦合镜进行位姿测量。在耦合镜调整过程中,以光学系统近场和远场光斑为基准,同时利用光学系统中反射镜、透射镜和其他光学元件的成像关系,计算在实现光学系统完美耦合时,耦合镜的具体位姿,然后对连接不同光学平台的耦合镜进行多维度的自动化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同时利用单目视觉系统测量其位姿,直到与计算值吻合,最终实现光学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
本发明涉及的方法摆脱人工目视调整方法的繁琐和局限性,通过引入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对耦合镜位姿进行准确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调整,降低了耦合镜调整的难度,提高了耦合镜调整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实现对连接不同光学平台的耦合镜进行多维度的自动化调整,可以利用单目位姿测量技术,同时结合耦合镜的几何形状尺寸等先验知识,对光学系统中的耦合镜进行位姿测量并对其进行调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单目视觉位姿测量的耦合镜自动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正对耦合镜且不影响光路的位置安装单目相机,测量耦合镜的具体尺寸和形状,然后对单目相机进行标定;
步骤(2)、获取系统的近场与远场光斑,观察光学系统的近场和远场光斑位置是否满足系统要求;
步骤(3)、计算当远场和近场光斑满足系统要求时耦合镜的位置和姿态,利用电控镜架调整耦合镜位置和姿态,在调整过程中同时利用单目视觉系统测量其位姿,直到与计算值吻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耦合镜一般是指连接或者转接不同光学平台的反射镜,其作用为将工作光从一个光学平台传递到另个光学平台。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耦合镜一般是两块反射镜,也可以是一块或者多块反射镜构成的耦合镜系统。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耦合镜的尺寸和形状,常见为圆形或者矩形,其相应的尺寸即圆形的半径大小和矩形的边长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62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