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的品质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85596.2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68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崔贤澈;权容卓;金玉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SK新技术株式会社;SK综合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李新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品质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的品质评价方法,具体地,所述品质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多个碳纳米管悬浮液,并对所述多个碳纳米管悬浮液分别以不同的时间照射超声波;(b)分别对所述多个碳纳米管悬浮液进行过滤并干燥,从而获得干燥的碳纳米管;以及(c)测定所述干燥的碳纳米管各自的面电阻,并算出测定的面电阻的平均值,从而可以对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和电学特性进行更正确的预测及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的品质评价方法,所述品质评价方法为,通过测定碳纳米管的平均面电阻来评价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碳纳米管的电学特性。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具有以下形状,即与一个碳原子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以SP2结合方式连接,从而形成六角环形,这种六角环形通过蜂窝形状重复的方式形成的石墨面(GraphiteSheet)被卷绕而形成圆筒(Cylinder)形状。这种圆筒形状的结构具有以下特性,即直径通常为数nm至数百nm、长度为直径的数十倍至数千倍以上。
根据石墨面的卷绕形状,碳纳米管可分为单壁纳米管(Single-Wall Nanotube)、多壁纳米管(Multi-Wall Nanotube)及束状纳米管(Rope Nanotube)等。并且,根据石墨面卷绕的角度及结构,碳纳米管可以具有多种电学特性。例如,碳纳米管在具有扶手椅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如金属的导电性,在具有Z字形(Zig-Zag)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半导体特性。
这种碳纳米管为电学特性优异、机械强度大、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技术领域,从而作为未来的新材料备受瞩目。
表示碳纳米管的品质的各种值中,尤其,分散性和电学特性为评价品质的重要的标准。为了制备添加有碳纳米管的功能性复合材料,重要的是将碳纳米管的管束有效地分散于溶剂中。作为一例,为了制备分散有碳纳米管的超高强度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能够将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于高分子基体(matrix)。分散性为表示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的均匀扩散程度的标准。
现有技术中有如下的评价碳纳米管的分散性的方法,即照射紫外线,并根据从碳纳米管的悬浮液的透射光或从碳纳米管的分散薄膜的反射光评价碳纳米管的分散性。但是,就照射紫外线后根据吸光度或碳纳米管(CNT)特有的吸收峰的半宽度来评价分散性的方法而言,由于根据条带之间的转变进行的吸收峰的尖锐性评价严重受到非晶碳等杂质或碳纳米管的缺陷等的影响,因此,难以进行正确的评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评价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电学特性的方法,为了改善在通过照射紫外线来对碳纳米管的分散性进行评价时难以进行正确评价的问题,所述根据对碳纳米管施加超声波的时间测定面电阻,并根据测定的面电阻的平均值评价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电学特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碳纳米管的品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多个碳纳米管悬浮液,并对所述多个碳纳米管悬浮液分别以不同的时间照射超声波;(b)分别对所述多个碳纳米管悬浮液进行过滤并干燥,从而获得干燥的碳纳米管;以及(c)测定所述干燥的碳纳米管各自的面电阻,并算出测定的面电阻的平均值。
发明的效果
就本发明的碳纳米管的品质评价方法而言,由于在评价碳纳米管的分散性时,受非晶碳等杂质或碳纳米管的缺陷等影响比较小,因此可以对碳纳米管的分散性进行正确的评价。
就本发明的碳纳米管的品质评价方法而言,由于在测定碳纳米管的面电阻时,通过以不同的超声波处理时间进行测定,因此能够考虑到碳纳米管悬浮液的分散程度,从而可以正确地测定碳纳米管的面电阻,以及可以对碳纳米管的分散性、电学特性进行正确的评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新技术株式会社;SK综合化学株式会社,未经SK新技术株式会社;SK综合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85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