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自动开启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30794.6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6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海;彭丽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1/56 | 分类号: | E05B81/56;E05B79/22;E05B81/06;E05B81/32;E05B81/64;E05F15/614;E05F15/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解锁装置 压力检测装置 自动开启装置 驱动装置 控制器 解锁 车门开启 门锁 立柱 控制驱动装置 按压 压力检测 自动开启 接触处 驱动 双手 便利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自动开启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车门自动开启装置包括压力检测装置、解锁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器。压力检测装置用于在车门受到外力时检测车门与车辆的第一立柱接触处的压力,第一立柱位于车门的后方。解锁装置用于解锁车门的门锁。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车门开启。控制器与解锁装置、压力检测装置、驱动装置均相连,控制器根据压力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值控制解锁装置解锁车门的门锁,并在解锁装置解锁车门后控制驱动装置开启车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自动开启装置,可以使人员通过按压车门实现车门自动开启,节省了人员开启车门的时间,提高了用车体验,特别是在双手不便时,车门开启更加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门自动开启装置和具有该车门自动开启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的车门开启机构主要包括门外把手、外开连杆、锁体、限位机构和铰链,人员通过拉动门外把手,门外把手通过外开连杆拉动锁体解锁车门,并在铰链的支撑下实现车门的开启。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车门需要手动开启,当人员双手抱孩子或搬有物品时,需将孩子或物品放下后开启车门,延长了人员开启车门的时间,并影响了用车体验,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实现车门自动开启的车门自动开启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门自动开启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门自动开启装置,包括压力检测装置、解锁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在车门受到外力时检测所述车门与车辆的第一立柱接触处的压力,所述第一立柱位于所述车门的后方。所述解锁装置用于解锁所述车门的门锁。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车门开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解锁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均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值控制所述解锁装置解锁所述车门的门锁,并在所述解锁装置解锁所述车门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开启所述车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门自动开启装置,可以使人员通过按压车门实现车门自动开启,改变了传统观念中人员必须用手拉动把手开启车门的构想,节省了人员开启车门的时间,提高了用车体验,特别是在双手不便时,车门开启更加便利。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的车门自动开启装置还可以包括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具体地,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在所述第一立柱或所述车门的内板的与所述第一立柱接触的部分上。
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车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驱动轴、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车门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转角检测装置,所述转角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车门的开启角度;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转角检测装置均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转角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车门的开启角度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启停。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的两个车门铰链,每个所述车门铰链均包括固定在车辆的第二立柱上的第一铰链和固定在所述车门上的第二铰链,所述第二立柱位于所述车门的前方,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铰链可转动地相连,其中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支承在两个所述第一铰链上,每个所述第二铰链均套设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上设有轴肩,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套设固定在所述驱动轴的邻近所述轴肩处,所述第二铰链夹设在所述止挡块与所述轴肩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07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