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客传送带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35695.7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3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内山香绪利;宇津宫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23/00 | 分类号: | B66B23/00;B66B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秋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客传送带 辅助支承构件 建筑结构 承重梁 地板面 掉落 精加工 载置 摇晃 梯级 改造 地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由于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已有框架从建筑结构掉落的乘客传送带以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乘客传送带(1)包括已有框架(2)、多个梯级(5)、承重梁、以及辅助支承构件(7)。辅助支承构件(7)安装在已有框架(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此外,辅助支承构件(7)的一部分载置在建筑结构(200)的精加工地板面(203)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电动道路)等乘客传送带以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乘客传送带包括:设置于建筑结构的框架、以及设置在该框架内、进行循环移动的连接成无端状的多个梯级。而且,框架通过将梯级的前进方向的两端部架设于建筑结构,从而设置于建筑结构。
近年来,作为地震对策,为了防止由于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框架从建筑结构掉落的情况,提出了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 中,记载了在桁架的端部的端面和两侧的侧面分别设置支承梁构件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559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已有的乘客传送带中,不一定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乘客传送带那样,在表示框架的桁架的端部的侧面设置支承梁构件。而且,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的支承梁构件通过产生火花的焊接固定在表示框架的桁架上。因此,支承梁构件的固定作业不能在制造乘客传送带的工厂内进行,不能在已经设置有乘客传送带的建筑结构中进行。因而,在框架的侧面不具有支承梁构件的已有的乘客传送带中,由于地震等的摇晃,框架可能会从建筑结构掉落。
本发明的目的是考虑到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防止由于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已有框架从建筑结构掉落的乘客传送带以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是设置于建筑结构、用于传送人和物的乘客传送带,该乘客传送带包括:已有框架、多个梯级、承重梁、以及辅助支承构件。已有框架预先设置于建筑结构。多个梯级设置在已有框架内,并且连接成在已有框架内循环移动的无端状。承重梁设置在已有框架的多个梯级的前进方向的两端部,该承重梁载置在支承梁上并且支承已有框架,该支承梁形成在比建筑结构的精加工地板面更低的位置。辅助支承构件安装在已有框架或者固定于已有框架的附加零件的任意一个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该宽度方向与前进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均正交。此外,辅助支承构件的一部分载置在建筑结构的精加工地板面上。
此外,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中,所述乘客传送带包括:已有框架,该已有框架预先设置于建筑结构;多个梯级,该多个梯级设置在已有框架内并且在已有框架内循环移动;以及承重梁,该承重梁设置在已有框架的多个梯级的前进方向的两端部,该承重梁载置在支承梁上并且支承已有框架,该支承梁形成在比建筑结构的精加工地板面更低的位置,所述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1)至(2)所示的工序。
(1)在已有框架或者固定于已有框架的附加零件的与前进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均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辅助支承构件。
(2)使辅助支承构件的一部分载置在建筑结构的地板面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以及乘客传送带的改造方法,能防止由于地震等的摇晃而导致已有框架从建筑结构掉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乘客传送带设置于建筑结构的状态的简要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5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