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动态硫化溴化丁基橡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37400.X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0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91/00 | 分类号: | C08L91/00;C08L23/28;C08L23/12;C08K13/02;C08K5/14;C08K5/3415;C08K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溴化丁基橡胶 聚丙烯组合物 动态硫化 制备 热塑性 聚丙烯 橡胶软化油 挤出造粒 防焦剂 共混物 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 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 二烷基过氧化物 单螺杆挤出机 转入 过氧酸酯 力学性能 生产过程 生产效率 直接注塑 硫化剂 气密封 阻隔性 密炼 成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动态硫化溴化丁基橡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溴化丁基橡胶/聚丙烯组合物由溴化丁基橡胶、聚丙烯、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酸酯、N,Nʹ‑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橡胶软化油和防焦剂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溴化丁基橡胶、聚丙烯、橡胶软化油和防焦剂的混合密炼;2)再加入硫化剂,混合均匀;3)将步骤2)得到的共混物转入单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4)将步骤3)得到的共混物转入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动态硫化,挤出造粒。本发明的热塑性动态硫化溴化丁基橡胶/聚丙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气密封和阻隔性,力学性能优异,可直接注塑成型,生产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动态硫化溴化丁基橡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溴化丁基橡胶(BIIR)是制造无内胎轮胎不可替代的原材料,也是医用橡胶制品的必须原料。早期,用于卫生材料及医药制品制造行业的胶塞材料主要是天然橡胶,然而,天然橡胶存在生物安全性缺陷,易与药品发生反应,气密性较差,直接用于医药包装会对公众安全用药产生很大威胁。原国家药监局2000年发布的国药管注(2000)462号文件规定:注射用青霉素钠盐、青霉素钾盐、氨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等抗菌素和输液制剂、口服液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等于2004年底一律停止使用天然橡胶胶塞,全部改为丁基橡胶(IIR)、卤化丁基橡胶或聚丙烯(PP),从而使得天然橡胶胶塞被全面替代。丁基胶塞、卤化丁基胶塞或聚丙烯胶塞具有生物安全、化学稳定好、气密性好、易清洁等优点,在药品包装行业已得到广泛使用。
然而,传统热固性药用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制品一般采用模压法生产,其生产过程包括生胶塑炼、配合剂过筛干燥、配料、混炼、裁片、硫化、冲边、洗涤等工序,工艺过程复杂,设备投入大,生产成本高。若能开发一种能够热塑性加工的药用材料,则可大大简化热固性橡胶制品生产工艺,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聚丙烯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易于加工成型,产品综合性能优良,与弱极性的溴化丁基橡胶具有一定的相容性,若将两者结合,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成热塑性的BIIR/PP材料,代替现有的热固性IIR和BIIR,在技术上可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在2011年3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明确指出鼓励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及其技术开发和生产,同时,限制新建、改建和扩建药用丁基橡胶塞装置。
申请号为20141082884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硬度医用热塑性溴化丁基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但整个制备过程需要五步来完成,工艺复杂,且所使用的酚醛树脂硫化体系易吸潮,使用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制备的溴化丁基橡胶在使用前也需进行干燥处理,生产和使用效率不高,且其配方体系未使用防焦剂,溴化丁基橡胶硫化活性高,不使用防焦剂在实际生产中极易焦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动态硫化溴化丁基橡胶/聚丙烯组合物,采用的是一种不需干燥预处理的硫化体系,通过一步动态硫化即可制备出热塑性动态硫化BIIR/PP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塑性动态硫化溴化丁基橡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塑性动态硫化溴化丁基橡胶/聚丙烯组合物,其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溴化丁基橡胶:100份;
聚丙烯:25~55份;
二烷基过氧化物:0.5~1.5份;
过氧酸酯:0.5~1.5份;
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1~3份;
橡胶软化油:110~150份;
防焦剂:0.5~2份。
所述的溴化丁基橡胶的溴含量为1.5wt%~2.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74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