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体复合颗粒化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91825.9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9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沈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伊诺维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9/10 | 分类号: | C08K9/10;C08K3/01;C08L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体复合颗粒化及其制备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需要使用矿物粉体的塑料生产单位,属于塑料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化生产领域,尤其是粉体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粉尘污染,粉尘的危害很大,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鉴于此,提供一种粉体无尘化处理方法是本发明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体无尘化处理方法,从而解决粉体污染,导致生产车间出现粉尘,引起粉尘危害等的缺点。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粉体复合颗粒材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矿物粉体85~95份,固体蜡1~10份,偶联剂0.1~5份,相容剂0.1~3份,加工助剂0.1~3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矿物粉体目数为800目~10000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体蜡可以是不同形态,不同成分的高分子蜡,熔点为80~180度,分子量为1500~1000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偶联剂是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稀土偶联剂等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相容剂是马兰酸酐接枝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加工助剂是金属皂和金属盐类稳定剂,受阻酚和亚磷酸脂类抗氧化剂,脂肪酸类润滑剂等一种或多种组合。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粉体复合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高速混炼包覆处理步骤,采用所述的粉体复合颗粒材料,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开启高速混炼机,然后将一定量的工业粉体和固体蜡及助剂投入高速混合机中,利用高速混合机内的桨叶定速搅拌混合;
第二步,按照工业粉体的特性,设定高速混合机内温度为60℃~200℃,并保持搅拌桨叶匀速转动搅拌5~30分钟;
第三步,将高速混合机内预处理过的工业粉体放入可变速搅拌机内搅拌冷却,经过冷却锅内不同位置的桨叶剪切搅拌,逐渐形成粒径近似的颗粒;
第四步,打开冷却锅放料口,将获得的粒径近似的颗粒放入筛分装置进行筛分,通过筛分装置内的筛网将颗粒根据粒径分级,根据需求选择所需粒径范围的矿粉颗粒;其余物料重新投入高速混合机重新制粒;
第五步,将所述第四步分出后的矿粉颗粒物送入称重装置称重并装包;
第六步,完成工业粉体无尘化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步中,在混炼搅拌筒中加入聚乙烯蜡,偶联剂,相容剂,加工助剂与工业粉体混合搅拌,使工业粉体在搅拌滚筒中形成粒径相似的颗粒。
本发明的原理及现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体复合颗粒化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以矿物粉体为基料,加入固体蜡、相容剂、偶联剂、加工助剂等,在高速混合机内加热搅拌均化后放入带有快速冷却装置的可变速搅拌机,经过一定时间的捏合剪切细化成粒径近似的颗粒,再经振动筛选装置去除粉尘和块状物,得到粒径0.1~5mm左右的矿粉复合颗粒,本矿粉颗粒产品可代替改性塑料生产企业所用的各类矿物粉体。本发明制备的产品相比于目前使用矿物粉体的常规生产技术,能有效避免粉尘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对于需要使用矿物粉体的生产单位,生产车间避免了因粉尘带来的相关危险情况和生产现场环境的控制和防护。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附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实施例一:一种粉体复合颗粒化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伊诺维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伊诺维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18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