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电缆用绝缘材料、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97190.3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7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洪向明;王海涛;于西;潘一品;鲍承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23/06;C08K5/14;C08K5/5425;C08K5/25;C08K5/1539;C08K5/3415;H01B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烯烃树脂组合物 重量份 电缆 制备 绝缘材料 酸酐类化合物 热收缩性能 导体 漏电 类化合物 内酰胺环 聚烯烃 抗氧剂 偶联剂 引发剂 短路 曝露 触电 绝缘 火灾 | ||
1.一种电缆用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组分:
聚烯烃:100重量份;
抗氧剂:0.02~0.9重量份;
偶联剂:1~10重量份;
引发剂:0.5~3重量份;
内酰胺环类化合物,或内酰胺环类化合物和酸酐类化合物的组合:0.7~3重量份;
所述内酰胺环类化合物为三元~八元的内酰胺环类化合物;
所述偶联剂包括硅烷偶联剂;
所述引发剂包括过氧化物引发剂;
所述酸酐类化合物包括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中的一种或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的加入量为100重量份,所述抗氧剂的加入量为0.02~0.1重量份;所述偶联剂的加入量为1~4重量份;所述引发剂的加入量为0.5~2重量份;所述内酰胺环类化合物和/或酸酐类化合物的加入量为0.7~2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用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包括聚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用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用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包括1,2-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肼、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醇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用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用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物引发剂包括过氧化二异丙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用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酰胺环类化合物包括丁内酰胺。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用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各组分混合后造粒,得到电缆用绝缘材料。
10.一种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用绝缘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71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