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联透明质酸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98618.6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7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代金明;孙乐青;赵瑾;张婷婷;李湘杰;李次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08 | 分类号: | C08L5/08;C08K3/16;C08K5/1515;C08J3/24;A61K8/73;A61K9/00;A61K9/06;A61K47/36;A61L27/20;A61L27/50;A61L31/04;A61L31/14;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透明质酸钠 制备 无机盐 透明质酸钠 交联剂 体内 交联剂溶液 保温反应 反应收率 碱性溶液 交联效率 块状固体 完全溶解 乙醇溶液 副反应 酸调节 滴入 乙醇 填充 加热 沉淀 应用 无毒 注射 残留 保留 平衡 安全 | ||
1.一种交联透明质酸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一定量的透明质酸钠,将其溶于pH值为7.5~9.0的碱性溶液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搅拌至完全溶解;
所述碱选自NaOH,KOH,Na2CO3,季铵碱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2)将步骤1)制备的透明质酸钠碱性体系加热至20~60℃,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入一定量的交联剂溶液,搅拌并保温反应一段时间;
3)将步骤2)反应后体系用酸调节pH至7.1~7.5,平衡1~2小时,然后用乙醇或乙醇溶液沉淀得块状固体,即可;或者进一步将所得块状固体冷冻干燥制成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或者更进一步再将所得干燥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置于PBS缓冲液中透析24-36h,再次冷冻干燥;
其中,原料透明质酸钠、无机盐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5-20)∶(0.5-5.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为中性无机盐;和/或,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60-300万道尔顿;和/或,所述交联剂为BDDE、DEO、DVS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为NaCl,KCl,CaCl2,NaN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200万道尔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透明质酸钠、无机盐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6-10)∶(0.8-1.6)∶(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透明质酸钠、无机盐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9∶1。
6.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碱性溶液的浓度为0.002%-0.2%;和/或,所述无机盐为NaC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碱性溶液的浓度为0.02%。
8.根据权利要求1-3、5、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交联剂溶液的浓度为0.1%-5%;和/或,步骤2)所述反应时间为0.5~6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反应时间为1.5~2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3、5、7、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酸为浓度为0.001mol/L-0.1mol/L的稀盐酸溶液;和/或,
步骤3)所述乙醇溶液为体积分数90-95%的乙醇溶液;和/或,
步骤3)所述冷冻干燥条件为在温度-50℃、压力100Pa条件下冷冻干燥12小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稀盐酸溶液浓度为0.005mol/L。
12.根据权利要求1-3、5、7、9、11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一定量的透明质酸钠,将其溶于质量分数0.02%的NaOH溶液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NaCl,搅拌至完全溶解;
2)将步骤1)制备的透明质酸钠碱性体系加热至20~60℃,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入一定量的体积分数0.4%的BDDE溶液,搅拌并保温反应1.5-2h;
3)将步骤2)反应后体系用0.0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7.2,平衡1~2小时,然后用乙醇或乙醇溶液沉淀得块状固体,即得;或者进一步将所得块状固体冷冻干燥制成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或者更进一步将所得干燥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置于PBS缓冲液中透析24-36h,再次冷冻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清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86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