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重PCR检测脑炎脑膜炎相关病毒用引物组和试剂盒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799967.X 申请日: 2016-08-31
公开(公告)号: CN106399586B 公开(公告)日: 2019-09-06
发明(设计)人: 王雷;姚文杰;林笑冬;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70 分类号: C12Q1/70;C12Q1/686;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代理人: 耿超;王浩然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科***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脑炎 多重PCR检测 引物组 病毒 试剂盒 形态学 脑膜炎 技术手段 结果判定 荧光检测 免疫学 筛查 引物 敏感 检测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多重PCR检测脑炎相关病毒用引物组,其中,该引物组包括SEQ ID NO.1和3‑22所示的引物,本发明还提供了多重PCR检测脑炎相关病毒的检测方法和试剂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为脑炎相关病毒的快速、准确筛查提供了完备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形态学、免疫学以及单重实时荧光检测所无法完成的快速、全面、敏感、特异、自动的结果判定,为合理恰当处置疫情提供可靠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多重PCR检测脑炎脑膜炎相关病毒引物组和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己经逐渐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虫媒病毒类、肠道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均可以引发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由于疫苗的推广及传染媒介干预措施得力,使得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流行性的乙脑、森林脑炎脑膜炎等多种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而由肠道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成为了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甚至致死、致残。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病原种类繁杂,已经发现130余种病毒可以引起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各国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病原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脑炎脑膜炎病原是乙型脑炎脑膜炎病(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MuV)、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麻疹病毒(Measle virus,ME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蜱传脑炎脑膜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es,IFV)、腺病毒(Adenovirus,ADV)等。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早期诊断能有效减轻免疫引起的脑组织损伤,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目前常用的检测手段有脑脊液病毒分离、免疫学检测、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及PCR等方法。

传统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检测技术包括脑脊液病毒分离、免疫学检测等,上述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均存在一定局限性,病毒分离培养虽然是诊断金标准,但对实验室条件要求高,所需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同一时期无法处理大量样本。而免疫学检测中,病毒易变异,不同病毒间存在交叉反应性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PCR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快速,已逐渐应用于多种病毒性疾病的临床诊断。目前国内外均建立了采用PCR技术对传统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但多使用单重PCR技术进行检测,多对引物的退火温度和浓度不尽相同,需要多轮PCR反应逐一检测,这种方法操作繁琐,耗费时间和人力,敏感性和特异性差、检出率低和覆盖度差的问题;需要分别做好每个反应体系的质量控制,比如内部质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脑膜炎相关病毒检测技术中存在的耗时长、敏感性和特异性差、检出率低和覆盖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脑膜炎相关病毒检测引物和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重PCR检测脑炎相关病毒用引物组,其中,该引物组包括SEQ ID NO.1和3-22所示的引物;所述脑炎相关病毒包括乙型脑炎脑膜炎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西尼罗病毒、蜱传脑炎脑膜炎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重PCR检测脑炎相关病毒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待测样本的总核酸;

(2)对所述总核酸进行逆转录获得PCR模板;用本发明所述的引物组对所述PCR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获得多重PCR扩增后的物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9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