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锚箱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0232.4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0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郑育林;杨益波;郭永伟;陈义;陈帅;李海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16;E01D11/04;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邵晓玉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锚 钢锚箱 节段 坐标检测 预拼装 千斤顶 模块化设计 初步定位 定位数据 工程现场 焊接固定 角点坐标 施工效率 现场拼接 板单元 基本板 锚固点 能力强 顶靠 分块 核验 抗拉 锚点 组拼 制作 吊装 分段 焊接 测量 施工 运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锚箱的安装方法,其包括将各钢锚节段划分为基本板单位,分块进行制作,在工厂内进行各板单元的组拼、焊接工作;对钢锚节段进行预拼装,预拼装合格后将各个钢锚分段运输到工程现场;自下而上依次吊装定位和焊接固定所述钢锚节段;在步骤3包括初步定位、精确定位、采用4个千斤顶的顶部顶靠在钢锚节段的四周,锚点坐标检测、角点坐标及锚固点坐标检测、再次测量和核验定位数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钢锚箱,钢锚箱体积大、吨位大,同时高度高,并且结构强度大、抗拉能力强;通过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在场外制作完成后,在现场拼接形成整体的钢锚箱,由此施工和安装非常方便,施工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拉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斜拉桥用的钢锚箱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斜拉桥索塔的拉索锚固段是将斜拉索的集中力安全、均匀地传递到塔柱的重要受力构件。为了避免塔壁混凝土在拉索强大集中力作用下而开裂,通常拉索在塔上的锚固可采用钢锚箱或者环形预应力的锚固方式。
而钢锚箱的拉索锚固方式,是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的材料组成,共同承受拉力的一种组合结构,利用钢结构强度大、抗拉能力强的特点承受拉索水平拉力。
其受力原理是,锚固在钢锚箱两端的拉索的水平拉力,通过钢锚箱的水平钢板以及两端的竖直钢板来平衡,拉索的竖向分力通过钢锚箱两端竖直钢板上的剪力钉传递给混凝土塔柱中,由于钢结构强度大,可承受拉索的大部分水平拉力,混凝土塔壁所受的拉力较小,因此对混凝土索塔受力有利。同时,钢锚箱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锚箱及其安装方法,该钢锚箱体积大、吨位大,同时高度高,并且结构强度大、抗拉能力强,施工和安装非常方便,施工效率更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钢锚箱,其包括若干个钢锚节段,若干个钢锚节段自下而上依次连接形成一个钢锚箱;
所述钢锚节段包括前侧面板、后侧面板、左端部承压板、右端部承压板、斜套筒和锚板;
所述左端部承压板和右端部承压板间隔设置,左、右端部承压板的前后两端通过所述前侧面板和后侧面板连接;
所述斜套筒斜插装所述左、右端部承压板上,用于将拉索引入钢锚节段内部;
斜套筒在钢锚节段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拉索末端的锚板;
锚板与端部承压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锚板的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钢锚节段还包括顶部连接板和底部连接板,顶部连接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面板和后侧面板的顶部连接;所述底部连接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面板和后侧面板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面板和后侧面板为H型,前侧面板和后侧面板上分别设置有上凹口和下凹口,所述顶部连接板和底部连接板为U型,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凹口和下凹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左端部承压板和右端部承压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剪切钉。
进一步地,所述左端部承压板和右端部承压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竖向设置的筋板,多个筋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前侧面板和后侧面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剪切钉、竖向筋板和横向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锚板上端面设置有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钢锚箱包括2-15个所述钢锚节段。
进一步地,所述钢锚箱包括9个所述钢锚节段。
进一步地,所述钢锚节段高度为2.8m~4.6m,所述钢锚节段的重量为39.6-76.7吨。
进一步地,所述钢锚箱设置在所述索塔上,索塔顶部设置有预埋板,预埋板上设置有立柱,所述钢锚箱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0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