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室内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5006.5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6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军;鲍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室内 定位 方法 装置 系统 穿戴 智能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车辆室内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行驶信息,所述行驶信息包括获取车辆的行驶距离;通过第一运动传感器采集的第一运动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转向信息;根据所述车辆行驶信息和转向信息绘制车辆的行驶轨迹;通过将所述行驶轨迹与地图进行匹配确定所述车辆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采集是实时的,因此行驶距离、行驶速度和转向信息均是实时更新的,因而绘制出的运动轨迹能够完全符合车辆的实际运动轨迹,从而使得与地图匹配后确定的车辆的位置更加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车辆室内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停车位存在较大缺口,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室内地下停车位,对于一些停车位数量要求较多的商业区,还会采用地下多层停车位。
然而车库等室内空间作为一类独特的物理空间,传统的GPS定位存在无法定位或定位准确性差的问题,因此一般采用室内定位技术,现有的室内定位大体上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定位了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采用车辆自身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加速度,并通过加速度计算车辆行驶的距离,,第二种方式是采用室内环境中安装的红外或者是超声波设备通过发射进行定位,第三种则是采用蓝牙、WI-FI等无线技术进行定位。
然而,对于第一种来说,由于加速度传感器本身的误差以及误差积累效应,并且这种误差随着车辆的行驶距离和速度的增加会越来越大,导致定位效果差;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来说,由于在地下车库等室内环境中环境物体复杂,电磁环境复杂和光线环境复杂,对红外、超声波以及无线技术都会产生干扰,使得这些定位方式的效果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室内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能够通过车辆的转向信息和行驶信息确定车辆的行驶轨迹,将该行驶轨迹与地图进行匹配得到车辆的位置,从而大大提高室内定位的准确度和精度。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中包括终端和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内设有第一运动传感器,该方法可包括:首先由终端获取车辆的行驶信息,该行驶信息可以是车辆的行驶距离,而后该终端会接收来至于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第一运动传感器采集的第一运动数据,终端会根据该第一运动数据计算出车辆在前述行驶距离内的转向信息,而后终端会集合转向信息和行驶距离绘制出在前述行驶距离内的车辆的行驶轨迹,最后终端会将行驶轨迹与地图进行匹配,最终确定车辆在地图上的位置。
可以看出,通过获取车辆的行驶距离,然后再通过第一运动传感器确定车辆的转向信息,结合行驶距离、行驶速度和转向信息即可绘制出车辆的运动轨迹,而后将该运动轨迹与地图进行匹配,即可定位出车辆在地图上的位置,由于采集是实时的,因此行驶距离、行驶速度和转向信息均是实时更新的,因而绘制出的运动轨迹能够完全符合车辆的实际运动轨迹,从而使得与地图匹配后确定的车辆的位置更加精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运动传感器为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此时,采集的第一运动数据为第一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并且该加速度的采集过程中,该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与车辆的方向盘同步运动,从而能够准确获得方向的运动情形,如方向盘的转动角度,转动加速度等参数,通过这些参数便能够确定出车辆的转向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转向信息,会首先设置一个正方向,例如将垂直于车辆的底盘所在平面且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至车顶或从车顶至底盘所在平面的方向为正方向,并且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会采集至少两次加速度,在具体判断转向方向时,会对至少两次加速度中的首次加速度进行的方向进行判断,若是正方向,则表示方向盘目标时间段内首次是顺时针转动,即车辆在目标时间段内会进行右转向,若首次加速度是负方向,则表示方向盘在目标时间段内首次是逆时针转动,即车辆在目标时间段内会进行左转向,通过对至少两次加速度中的首次加速度进行判断,能够得知该目标时间段内车辆的转向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50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