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精准鉴定两代大豆产品转epsps基因的引物组和探针及其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7585.7 | 申请日: | 201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9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宋秋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1;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精准 鉴定 大豆 产品 epsps 基因 引物 探针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分析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实时鉴定两代大豆产品转epsps基因的引物组和探针以及检测大豆产品是否含转epsps基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一代转epsps基因大豆(GTS40-3-2)于90年代研发成功并商业化种植,我国从2004年至今批准该大豆进口用作原材料加工;第二代转epsps基因大豆(MON89788)于2008年至今被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原材料加工。第一、二代转基因大豆产品中epsps基因序列不完全相同,只有81%的同源性。采用以前的方法或标准只能鉴定第一代转epsps基因大豆而不能鉴定第二代转epsps基因大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时鉴定两代大豆产品转epsps基因的引物组和探针以及检测大豆产品是否含转epsps基因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实时鉴定大豆产品中第二代转epsps基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实时鉴定大豆产品转epsps基因的引物组和探针,所述探针的序列为:5’-FAM-TCATCGAGCCGATCATGACGCG-TAMARA-3’;
所述引物组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所述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序列分别如下:
上游引物:5'-ACACGCCCGGCATCAC-3';
下游引物:5'-CTGCAGCATCTTTTCCGTATGA-3'。
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鉴定大豆产品转epsps基因的引物组和探针检测大豆产品中是否含转epsps基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鉴定试剂:25.0μL PCR反应体系、含量为25ng/μL的被测大豆DNA稀释液2μl,所述25.0μL PCR反应体系包括:2×Taqman Master mix 12.5 μL、含量均为10.0μmol/L的上流引物和下流引物各1.0μl、含量为10.0μmol/L的探针0.5μL、10μL无菌蒸馏水;
(2)将2μl含量为25ng/μL的被测大豆DNA稀释液加入到25.0μL PCR反应体系的荧光定量PCR仪器上进行扩增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扩增反应包括以下步骤:
(a)在95℃条件下进行DNA预变性反应,时长为10min;
(b)在95℃条件下进行DNA变性反应,时长为15s;
(c)在60℃条件下退火60s;
(d)循环步骤(b)~(c)45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流程简单,检测方式科学合理,操作简便。
(2)本发明所设计的引物组和探针在本发明设定的检测方法下能够准确实时地鉴定大豆制品中是否含有第一代或第二代转epsps基因,填补了现有技术只能低准确度地鉴定大豆产品中是否含有第一代转epsps基因,而不能实时鉴定大豆产品中是否含有第二代转epsps基因的空白,为消费者对转epsps基因大豆产品所享有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3)本发明在荧光定量PCR仪器上进行扩增反应时,其结果显示,只有第一代或第二代转epsps基因大豆样品能检测到荧光信号,而空白对照和其他样品中均不能收集到荧光信号,显示本发明设计的引物组和探针序列的特异性非常高。
(4)本发明在进行灵敏度测定时,其结果显示,在100%的置信水平下,5个拷贝的epsps基因片段均能被检出,充分显示本发明在100%置信水平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检测大豆产品中是否含转epsps基因方法的框图。
图2为采用本发明设计的引物组和探针检测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水稻、第 一代和第二代转epsps基因大豆、转基因油菜以及非转基因玉米、水稻、油菜、大豆试验材料的结果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检测体系中5个拷贝的epsps基因DNA片段结果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在100%置信水平下重复40次进行灵敏度实验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针对大豆产品中第一代和第二代转epsps基因进行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75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