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eBCO螺旋涂层导体片的传导冷却超导磁体及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1557.0 | 申请日: | 201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98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银顺;侯言兵;皮伟;薛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昭和电线电缆系统株式会社;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6/00 | 分类号: | H01F6/00;H01F6/04;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ebco 螺旋 涂层 导体 传导 冷却 超导 磁体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导磁体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eBCO螺旋涂层导体片的传导冷却超导磁体及制备。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超导磁体技术发展迅速,在医疗器械、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电力工业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超导磁体的经济性和运行特性都胜过常规磁体,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必须使用超导磁体。超导磁体的电流密度比常规磁体高,体积也更紧凑;可以在一定空间达到很高的磁场梯度;能提供常规磁体所无法达到的磁场稳定性。随着高温超导生产技术的发展,具有高电流密度的ReBCO(稀土系钡铜氧,Re为Y、Sm或Nd)涂层导体的制备技术得到提高,这进一步促进了超导磁体的发展。因此,超导磁体在一些领域取代了或正在取代常规磁体,并且还开辟了常规磁体无法实现的新领域。
超导磁体的运行需要稳定的低温环境来克服系统运行产生的热量。目前,超导磁体运行的低温环境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低温液体浸泡冷却、再冷凝式冷却和制冷机传导冷却。其中,液体浸泡冷却主要用液氦(4.2K)或液氮(77K)作为浸泡介质,但这种方式需要专业的运输和充罐操作,增加了系统应用的复杂性,并且受到国际氦资源限产等因素的影响,液氦价格持续上涨,使系统应用成本增加。为了消除上述障碍,早在1983年Hoenig就提出了不用液氦,而用制冷机直接冷却超导磁体的设想。随着小型制冷机技术的突破和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出现,近十来年传导冷却超导磁体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制冷机传导冷却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方向可调整,适应性强;无需液体运输及灌注操作,且运行成本低。目前在很多应用领域,传导冷却磁体已经或正在取代浸泡冷却磁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eBCO螺旋涂层导体片的传导冷却超导磁体及制备,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ReBCO螺旋涂层导体片的传导冷却超导磁体,其主体结构由超导片和导冷片交替叠加而成,每两片超导片之间为一片导冷片;还包括电流引线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法兰盘、拉杆和固定孔;通过法兰盘1、四个拉杆41和相应的四个固定孔42对上述超导片、导冷片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孔42位于法兰盘1上;导冷片的连接头5为L型结构,连接头5末端的定位孔4处于同一水平线,连接头5与制冷机的冷却板连接;从而实现磁体的冷却。
所述超导片为圆环片结构,内半径为r1,外半径为r2,由下至上依次为衬底、缓冲层、ReBCO薄膜和保护层,其中,缓冲层、ReBCO薄膜和保护层形成超导面;在内半径和外半径之间,以超导片圆心为中心点,以r1为底面半径,以r2为顶面半径,超导面经激光切割出圈数为N的螺旋型凹槽,衬底结构不经过切割;螺旋型凹槽的宽度为n mm。所述超导片还具有内端部13和外端部12。
r1和r2的取值范围均为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且r1<r2。N的取值为几圈到数十圈,n为几毫米。
导冷片宜采用热导率高的材料,在热导率高的同时,电阻率高的材料最为理想,可采用铜、铝等材料。本设计采用铜作为传导冷却材料,在其圆环上下表面涂绝缘漆,如聚酰亚胺,作为冷却片的绝缘层,兼顾冷却和绝缘。(导冷片的r1到r2上下区域涂绝缘漆,缝隙6处涂绝缘漆;导冷片内开口21和连接头5均不涂绝缘漆。)
导冷片为圆环片状结构,内外半径与均超导片相同,在外半径边缘带有矩形的连接头5,在连接头5的一端有四个定位孔4;包括导冷片Ⅰ、导冷片Ⅱ。每片导冷片的连接头5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同,下层导冷片比上层导冷片稍长,以保证连接头末端的定位孔4处于同一水平线。此外,为了防止环流,在导冷片的表面沿径向切割一条几毫米宽的缝隙6。
导冷片Ⅰ在半径r1边缘开角度为K度的扇形缺口,扇形的弧长和内端部13的弧长相同,称为导冷片内开口21,径向深度与超导片内端部13的宽度相同;导冷片Ⅱ在半径r2边缘开角度为K度的扇形缺口,扇形的弧长和外端部12的弧长相同,称为导冷片外开口31,径向深度与超导片外端部12的宽度相同;导冷片内开口21、导冷片外开口31分别与连接头5在同一直线上。
第一电流引线71与最上面一片超导片的外端部相连,第二电流引线72与最下面一片超导片的外端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昭和电线电缆系统株式会社;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昭和电线电缆系统株式会社;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1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