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9565.X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1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戴晨松;刘隽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张智轶 |
地址: | 中国香港中环夏悫***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换电 设施 安全 用电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获取台区的实时总电流(Iin),并发送给主控制系统;
主控制系统根据实时总电流(Iin)和台区的最大允许电流(Imax)计算出台区电容量的实时利用率(r);
将台区电容量的利用状态按照台区电容量的实时利用率(r)划分为多个用电区;
主控制系统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所处的用电区进行通信;以及
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读取主控制系统的当前参数并根据所述当前参数调控充换电设施的用电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主控制系统根据台区电容量的实时利用率(r)计算台区电容量的实时可用电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用电区包括舒适区、警惕区和危险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用电区还包括舒适区、警惕区、危险区和紧急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适区设置为绿色,表示台区电容量的利用率低于60%;
所述警惕区设置为黄色,表示台区电容量的利用率在60%~80%之间;
所述危险区设置为红色,表示台区电容量的利用率高于8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适区设置为绿色,表示台区电容量的利用率低于60%;
所述警惕区设置为黄色,表示台区电容量的利用率在60%~80%之间;
所述危险区设置为红色,表示台区电容量的利用率在80%~95%之间;
所述紧急区设置为黑色,表示台区电容量的利用率高于95%。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控制系统根据台区电容量的实时利用率(r),将台区电容量的实时用电状态标记为所述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控制系统根据台区电容量的实时用电状态设置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的通信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台区电容量的实时用电状态的颜色发生变化时,主控制系统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进行通信;
当台区电容量的实时用电状态的颜色保持不变时,主控制系统根据当前台区电容量的实时利用率(r)的变化或者根据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的通信时间间隔设定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通信的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台区电容量的实时用电状态的颜色持续处于绿色时,台区电容量的实时利用率每变化10%,或者主控制系统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的通信时间间隔每超过1分钟,主控制系统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进行一次通信;
当台区电容量的实时用电状态的颜色持续处于黄色时,台区电容量的实时利用率每变化5%,或者主控制系统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的通信时间间隔每超过30秒,主控制系统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进行一次通信;
当台区电容量的实时用电状态的颜色持续处于红色时,台区电容量的实时利用率每变化1%,或者主控制系统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的通信时间间隔每超过10秒,主控制系统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进行一次通信;
当台区电容量的实时用电状态的颜色持续处于黑色时,主控制系统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进行即时通信或者每一秒进行一次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换电设施安全用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充换电设施控制系统通过与主控制系统通信来读取主控制系统的当前参数,所述当前参数包括台区电容量的实时用电状态和实时可用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95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动表面电力输送系统
- 下一篇:适用于同步马达的配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