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干式球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9372.2 | 申请日: | 201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1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雷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派勒(天津)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7/10 | 分类号: | B02C17/10;B02C17/18;B02C17/24;B02C23/12;B02C2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1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磨机 研磨 物料输送 分级 干式球磨 多次分级 分级装置 球磨系统 生产效率 收集装置 送料装置 物料通过 系统实现 循环研磨 闭环式 均匀性 投料槽 整个球 送入 污染 保证 | ||
1.一种智能型干式球磨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机通过送料装置将投料槽内的物料送入球磨机内研磨,研磨后的物料输送至分级装置进行分级,分级后质量较轻的物料输送至收集装置收集,分级后质量较重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球磨机进行再次研磨;所述投料槽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料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平移旋转装置,该平移旋转装置带动所述料槽平移并旋转;所述收集装置收集的物料输送至二次分级装置进行二次分级,二次分级后质量较轻的物料输送至二次收集装置收集,二次分级后质量较重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球磨机再次研磨;分级后质量较重的物料和二次分级后质量较重的物料均进入一中转料仓,再由中转料仓进入所述投料槽,然后通过投料槽输入所述球磨机;料槽上设置有烘干装置;所述分级装置和二次分级装置均包括中空筒体,进入筒体内腔的物料在负压的作用下,质量较重的物料流至筒体底端出料口,质量较轻的物料流至筒体顶端出料口,所述底端出料口连接有出料机构,流至所述底端出料口的物料经该出料机构后进入所述中转料仓,所述顶端出料口连接有分级机构,流至所述顶端出料口的物料经分级机构分级后输出质量相对较轻的物料;所述出料机构包括与所述底端出料口密封连接的座体和设置在该座体内可旋转的出料轮,从所述底端出料口流入座体内的物料通过所述出料轮旋转带动流出;所述座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底端出料口连通的出料通孔,在该座体上开设有从所述出料通孔轴向中部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出料轮配合安装在该安装孔内;所述出料轮上沿其周壁间隔设置有数个凹槽,每一个凹槽可携带上半个出料通孔内的物料,每一个凹槽通过出料轮的旋转使其内携带的物料从下半个出料通孔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型干式球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旋转装置包括横向设置并与机架一侧铰接的滑轨和可沿该滑轨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料槽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型干式球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与所述投料槽出口连通的出料通道,在该出料通道内沿其出料方向设置有弹簧,该弹簧由电机带动旋转且可驱动投料槽内的物料沿所述出料通道流入所述球磨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型干式球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通道中部与所述投料槽出口相通,该出料通道一端出料,所述弹簧从出料通道另一端穿过所述出口插入出料通道所述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型干式球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机包括内设有研磨介质的中空研磨桶,该研磨桶一端开设有与送料装置出口连通的进料口,另一端连接有带动研磨介质运动的空心第三转轴,该第三转轴内腔与研磨桶内腔连通;物料从所述进料口输送至研磨桶内腔,然后经运动的研磨介质研磨后,质量较轻的物料在负压作用下从旋转的所述第三转轴内腔输送至所述分级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智能型干式球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带动研磨桶旋转,研磨桶带动研磨介质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智能型干式球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桶内设置有转子,该转子采用研磨盘和/或分级旋转轮,所述转子由所述第三转轴驱动旋转,所述研磨介质由该转子带动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型干式球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机构包括与所述顶端出料口连通的腔体和设置在该腔体内可旋转的分级轮,从所述顶端出料口流入腔体内的物料通过旋转的分级轮分级后输出质量相对较轻的物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型干式球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和二次收集装置均包括中空的筒本体和与该筒本体密封连接的筒盖,该筒本体中部设置有输料管,筒盖上设置有负压装置和高压脉冲装置,筒本体内设置有过滤装置;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物料从输料管进入筒本体内后,经过滤装置过滤后从筒本体底端流出进行收集,吸附在过滤装置上的物料通过所述高压脉冲装置脱离该过滤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派勒(天津)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派勒(天津)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93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抗结焦负载型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干式球磨分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