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品中苯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1339.X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5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莫月香;罗峻;廖芸;胡剑灿;杨昊明;杨欣卉;黎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银凤;万志香<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511447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品 苯酚 化合物 分离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中苯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待测纺织品样品加入到萃取釜中,添加衍生化试剂或者添加衍生化试剂和共溶剂,对待测纺织品样品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收集得到萃取物;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温度为40~90℃,压力为15~45MPa;将萃取物用有机溶剂溶解,得萃取物溶液,加入碳酸钾溶液,振摇,有机相用干燥剂干燥,得待测样品溶液;检测待测样品溶液中的苯酚类化合物。本发明的纺织品中苯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检测方法,其前处理过程溶剂用量少,绿色环保,且具有快速、重现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且能同时检测各种含氯酚与邻苯基苯酚,各苯酚类化合物的回收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以及分析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纺织品中苯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中可能含有的苯酚类化合物主要有含氯酚类化合物(五氯苯酚(PCP)、四氯苯酚(TeCP)、三氯苯酚(TrCP)、二氯苯酚(DCP)、单氯苯酚(MCP))及邻苯基苯酚(OPP)等,这些化合物常用作杀菌剂和防腐剂。这些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效应,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其在纺织品和皮革中的残留问题备受关注。随着有关毒性及毒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对其在纺织品中的残留限量均有严格限制。德国对TeCP和PCP的限量要求: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为0.05mg/kg,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为5mg/kg;法国对PCP的限量要求: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为0.5mg/kg,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为5mg/kg;荷兰和奥地利对PCP的限量为5mg/kg;瑞士对PCP和TeCP的限量为10mg/kg;Oeko-Tex 100(2016)中对从一氯到五氯的所有含氯苯酚共19种的限量要求:TeCP和PCP在I类产品中为0.05mg/kg,Ⅱ类、Ⅲ类及Ⅳ类产品中为0.5mg/kg,TrCP在I类产品中为0.2mg/kg,Ⅱ类、Ⅲ类及Ⅳ类产品中为2.0mg/kg,DCP和MCP在I类产品中为0.5mg/kg,Ⅱ类、Ⅲ类及Ⅳ类产品中为3.0mg/kg,OPP在I类产品中为50.0mg/kg,Ⅱ类、Ⅲ类及Ⅳ类产品中为100.0mg/kg。我国标准GB/T 18885-2009也对PCP、TeCP和OPP进行了严格限制。
目前,国内外测定含氯酚、邻苯基苯酚的主要方法为经过索氏提取、超声提取或加速溶剂提取后,进行衍生化,再采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或气相色谱-质量选择检测器(GC-MS)测定。这些技术存在不能同时检测各种含氯酚与邻苯基苯酚的缺陷,且具有耗时、有机溶剂使用量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品中苯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溶剂用量少、绿色环保的优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纺织品中苯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待测纺织品样品加入到萃取釜中,添加衍生化试剂或者添加衍生化试剂和共溶剂,对待测纺织品样品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收集得到萃取物;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温度为40~90℃,压力为15~45MPa;
将萃取物用有机溶剂溶解,得萃取物溶液,加入碳酸钾溶液,振摇,有机相用干燥剂干燥,得待测样品溶液;
检测待测样品溶液中的苯酚类化合物。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为动态萃取25~40min或者先静态萃取5~30min,再动态萃取10~20min;静态萃取时,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所述待测纺织品样品的配比为2-4mL:1g;动态萃取时,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速为1~10mL/min。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为先静态萃取8~15min,再动态萃取10~20min;动态萃取时,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流速为1.5~2.5m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未经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13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