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觉分析的地铁车厢实时提示系统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3534.4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41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韩毅;宋京;王文宇;方海洋;樊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长安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1L27/04 | 分类号: | B61L27/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215619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转单元 车厢 乘客 实时提示系统 传感器单元 地铁车厢 视觉分析 提示单元 图像判断 上车 图像采集单元 图像处理单元 图像数字信号 车厢信息 处理单元 传输图像 单元传输 接收图像 拍摄信号 数据通过 图像存储 拍摄 地铁站 候车区 传递 转化 显示屏 空闲 存储 拥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觉分析的地铁车厢实时提示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单元;传感器单元:传感器单元发出拍摄信号;图像存储与转化单元;图像处理单元:接收图像存储与转化单元传输的图像数字信号,根据第一CCD相机拍摄的图像判断车厢转移乘客的数目,根据第二CCD相机拍摄的图像判断车厢上车人数,将车厢实时人数传递给中转单元;中转单元:传输图像处理单元的数据至提示单元;提示单元:将中转单元传递来的数据通过下一站地铁站内乘客候车区的显示屏进行显示。使用本发明,能实时对车厢内乘客数量进行判断,使乘客能够得到较为空闲车厢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拥挤和上车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车厢实时提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视觉分析的地铁车厢实时提示系统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各大城市都在进行大量的城市地铁建设工程。在交通日益拥堵的情况下,地铁出行也逐步成为更多人的出行选择。地铁舒适化,智能化也成为社会的需求。而当乘坐地铁时,经常会出现,有些车厢人数较少,有些车厢人数就较多,但下一站乘客排队上车时并不知道情况,会形成空间的浪费和上车的拥堵,造成上车时间延长,安全系数降低等情况。目前并没有出现一种专门针对地铁空闲车厢提前预警的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基于图像处理及视觉分析技术,主要是识别地铁车厢内的乘客数目并提前提示。目前也出现了许多公交车人数统计,地铁人数统计,防逃票等方法,传统方法有运用光电开关,压力传感等方法,这些方法检测人数精确度不高,反应也比较慢,如今出现的图像处理技术,也有针对人数统计的,但地铁,人流量巨大,情况复杂,人数统计的方法也更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视觉分析的地铁车厢实时提示系统和识别方法,实时对车厢内乘客数量进行判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视觉分析的地铁车厢实时提示系统,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包括第一CCD相机,安装在地铁车厢的天花板上,拍摄方向朝向车厢连接区域,用于采集乘客转移车厢的图像信息;单个车厢对应的两个地铁安全门区域均安装第二CCD相机,拍摄方向朝向地铁安全门区域,用于采集车厢上下车乘客的图像信息;
传感器单元:包括第一红外激光发射器、第一红外激光接收器、第二红外激光发射器、第二红外激光接收器,所述第一红外激光发射器、第一红外激光接收器相配,所述第一红外激光发射器、第一红外激光接收器分别安装在车厢连接区域的两侧;
所述第二红外激光发射器、第二红外激光接收器相配,所述第二红外激光发射器、第二红外激光接收器分别安装在地铁安全门两侧;
传感器单元发出拍摄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红外激光接收器接收不到第一红外激光发射器的信号时第一CCD相机运行拍摄图片;所述第二红外激光接收器接收不到第二红外激光发射器的信号时第二CCD相机运行拍摄图片;
图像存储与转化单元:存储采集的图像,并将图像模拟信号转化为图像数字信号传输至图像处理单元;
图像处理单元:接收图像存储与转化单元传输的图像数字信号,根据第一 CCD相机拍摄的图像判断车厢转移乘客的数目,根据第二CCD相机拍摄的图像判断车厢上车人数,将车厢实时人数传递给中转单元;
中转单元:传输图像处理单元的数据至提示单元;
提示单元:将中转单元传递来的数据通过下一站地铁站内乘客候车区的显示屏进行显示。
基于视觉分析的地铁车厢实时提示系统的识别方法,包括判断车厢上下车人数的方法:
步骤1:识别地铁下车人数:运用AdaBoost算法对第二CCD相机拍摄到的图片进行人脸检测,得到地铁安全门区域的下车人数sum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长安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未经张家港长安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35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方向盘转角和车身侧倾角的车灯随动控制方法
- 下一篇: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