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循迹智能小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10457.5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3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白文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文晋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G05D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易通专利事务所21116 | 代理人: | 于丽丽 |
地址: | 113000 辽宁省抚***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智能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循迹智能小车。
背景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经过十几年的研发和应用,中国智能交通技术在众多大型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循迹小车已经越来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科技竞赛,创新设计,还是工业生产中机器人等领域,循迹智能小车都是不可或缺的。移动式循迹智能小车最适合运用在人类足迹无法到达的工况下,该技术可应用于无人驾驶交通工具方面。
2015年9月份在哈尔滨举办的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2015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复赛中,我作为智能交通项目的队长,提出一种新型设计思路,把移动式循迹运用到智能小车上,结果以第二名的成绩顺利晋级北京决赛,决赛中获优胜奖。我们需要利用编写的APP软件完成车模运行的辅助遥控。并在行驶装置上安装摄像头,通过无线传输,将车模第一视角的影像传送到一款安卓手机屏幕进行显示。以往的循迹小车设计,多数是红外光感器固定在车前端,应用PID算法编程。在哈尔滨复赛中,我提出一种新型设计思路,把红外光电传感器应用于前轮转向的小车,前轮转向的小车,通过红外光电传感器改变前轮的运行角度,控制小车在运行中转向,而车轮的摆动,依靠中间的舵机带动中轴而进行。
现有循迹小车的设计大多是把红外光电传感器固定在小车前端,应用PID算法编程。程序比较复杂,而且转向时小车容易偏离循迹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循迹智能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循迹智能小车,包括小车本体、车底盘和转向结构,所述小车本体上设有车底盘,所述车底盘的两边设有车轮安装槽,所述车底盘的下面前端中间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两边设有电机,所述车底盘的下面中间设有电池夹盒,所述车底盘尾部的两边设有车轮连接轴,所述车底盘上面前端设有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的一侧设有循迹模块,所述车底盘上面的中间设有单片机,所述车底盘上面尾端设有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车底盘上面的前端中间设有一灯,所述一灯的一侧设有二灯,所述车底盘上面的尾端设有车轮连接杆,所述车轮连接杆的一侧设有主电机。
优选的,所述转向结构上设有循迹线,所述循迹线上设有角度调节器,所述角度调节器的一侧设有车轮连接杆,车轮连接杆的中间设有连接扣。
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器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扣相连。
优选的,所述循迹线为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齿轮固定在电机的轴承上,齿轮与车轮连接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车底盘的前端设有车轮连接轴,在车轮连接轴的一侧设有红外光电传感器,在车轮连接轴与车轮连接杆相连的地方设有连接点。
优选的,所述主电机与车轮连接杆通过短轴间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光电传感器由发光二极管、光敏接收管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将两个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两个前轮转向连动杆上,使红外光电传感器可以随着前轮同步摆动,这样运行起来更加稳定,高速运行情况下也不偏离循迹线,且程序简单,运行方便,低端处理器(单片机)可轻松运行,避免了PID的复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小车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小车前端转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小车底盘下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小车底盘上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小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红外光电传感器;2、连接点;3、连接轴;4、固定槽;5、电机;6、电池夹盒;7、车底盘;8、车轮安装槽;9、循迹模块;10、单片机;11、摄像头;12、车轮;13、循迹线;14、齿轮;15、一灯;16、二灯;17、主电机;18、车轮连接轴;19、角度调节器;20、车轮连接杆;21、连接扣;22、小车本体;23、转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文晋,未经白文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04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洁爬壁机器人的腰部结构
- 下一篇:无人驾驶承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