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起降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4578.3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6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杜淼森;赵自强;王悦;赵炳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 |
代理公司: | 11447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起降 平台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基座(3100)、上平台(3200)和将上平台(3200)间隔地支撑在基座(3100)上方的支撑机构(3300),该支撑机构沿高度可伸缩以使得上平台(3200)具有:第一工作位置,支撑机构(3300)处于向上伸出状态;和第二工作位置,支撑机构(3300)处于向下缩回状态。在无人机降落到起降平台上后,可以锁止在上平台上,由于上平台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可以在高度上进行位置调节,可以使无人机起落架稳定地置于起降平台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无人机配备了起落架,用于适应性地降落在起降平台上,在相关技术中,无人机降落时不够平稳,无法使稳定停靠在起降平台上,此外,由于对无人机降落时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需要零偏差降落,操作较为复杂。并且由于经常需要增加智能控制系统,成本较高。此外,目前的无人机起降平台只能适应单一型号的无人机,无法适配多种机型,并且无法同时停靠多个无人机。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以解决在降落时停靠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基座、上平台和将所述上平台间隔地支撑在所述基座上方的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沿高度可伸缩以使得所述上平台具有:第一工作位置,所述支撑机构处于向上伸出状态;和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支撑机构处于向下缩回状态。
可选地,所述支撑机构有限位结构,以使得所述支撑机构被限位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组件,所述第一套筒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升降套筒和固定在所述上平台上的升降杆,所述升降套筒和升降杆滑动配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套筒内壁且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卡止结构和下卡止结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升降杆卡止在所述上卡止结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升降杆卡止在所述下卡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升降套筒中,并且两端分别向外弹性抵顶在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和基座上,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将所述升降杆抵顶在所述上卡止结构上;当向下按压所述升降杆时,所述升降杆从所述上卡止结构中解锁并旋转以进入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将所述升降杆抵顶在所述下卡止结构上;当向下按压所述升降杆时,所述升降杆从所述下卡止结构中解锁并旋转以进入所述第一工作位置。
可选地,所述上卡止结构包括从所述升降套筒的内壁向内凸出的环形顶块,所述下卡止结构包括从所述升降套筒的内壁间隔地向内凸出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形成在所述环形顶块的下方,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块之间形成为第一槽,所述升降杆的外壁凸出有与所述第一槽滑动配合的第一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键容纳在所述第一槽中,并且顶部抵顶在所述环形顶块的底端;在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键首先向下滑动至与所述第一槽脱离并且在脱离时能够随所述升降杆转动,然后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压力下进入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键的顶部抵顶在所述导向块的底端;在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向第一工作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键首先向下滑动并随所述导向杆转动,然后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压力下进入所述第一工作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键的顶部和所述导向块的底部分别形成为能够相互滑动的斜面,并且所述第一键的顶部和所述导向块的底部中的一者形成为台阶面,以对二者的滑动限位并能够通过旋转解锁。
可选地,所述升降杆包括从上至下同轴设置的第一转向盘和第二转向盘,所述第一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向盘的外周,所述第一转向盘和第二转向盘之间形成为错位锯齿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向盘向下推动所述第二转向盘时,所述第二转向盘能够发生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4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总线同步控制架构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动力交直交电传轨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