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的获取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953890.7 申请日: 2016-10-27
公开(公告)号: CN106636342B 公开(公告)日: 2020-09-08
发明(设计)人: 袁灿;彭芳;杨泽茂;张超;钟文娟;杨晓;牟方生;龚一耘;蒲德强;戢沛城;叶霄;熊淼;黄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代理人: 张伟朴
地址: 610300 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川芎 转录 序列 开发 est ssr 标记 引物 获取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其获取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包括74对引物,其中各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至SEQ ID NO:148所示。本发明首次公开了川芎EST‑SSR标记引物组,该引物经验证后得到多态性较高的74对EST‑SSR,与通用引物相比,川芎EST‑SSR标记引物组具有多态性高,易扩增,重复性好,结果更准确等优点,可用于后续川芎的遗传图谱构建、川芎品种指纹图谱构建等基础研究,促进川芎分子育种和功能基因发掘、中药品种标准化等应用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标记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的获取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川芎为是伞形科藁本属药用植物,主要种植于四川彭州,都江堰等地,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材,以其干燥根茎入药,其味辛,性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用于治疗头痛、风湿、月经不调等。

川芎有效成分研究十分深入,研究者分离出了包括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等多种有效成分。检索川芎研究文献结果显示,对川芎活性成分提取,药理药性上的研究较多。对川芎遗传多样性、种质指纹图谱、基因定位、遗传图谱构建、分子育种等研究却鲜有报道,川芎中能够用于上述研究的分子标记甚少,都是一些通用引物,如RAPD、ISSR、ITS等,使得川芎分子研究难以深入,严重限制了川芎优质种质资源快速、有效的选育及生产应用。

微卫星序列又称简单重复序列(SSR)、短串联重复序列,由若干个串联重复单元组成,每单元含1-10个核苷酸,广泛分布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9-10)。SSR具有标记之间密度大、材料间多态性好、易扩增、重复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上应用。SSR按来源分为两类genome-SSR和EST-SSR,随着EST数据库的不断丰富,EST-SSR被大量开发。截止目前,药用植物已有红花、丹参、党参、人参、西洋参、金银花等开发了EST-SSR,逐渐代替通用引物应用于遗传多样性、道地性鉴定等研究。

近年来二代测序飞速发展,成本急剧降低。使得利用转录组测序开发EST-SSR成为一种便捷高效的手段。但目前还未有利用川芎转SSR标记引物的报道。因此,利用转录组数据批量开发川芎EST-SSR引物。该标记能直接用于川芎种质资源指纹图谱构建、遗传作图、基因定位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对川芎品种的标准化、真伪品种的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都有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其获取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包括74对引物,其中各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至SEQ ID NO:148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川芎转录组序列开发的EST-SSR标记引物组的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川芎转录组测序数据拼接,拼接去冗余得到unigene;

(2)利用MISA软件对拼接到的unigene进行SSR位点发掘;

(3)利用Primer 3.0软件对上述SSR检测结果进行引物设计,得到设计的EST-SSR引物;

(4)采用CTAB方法提取川芎的基因组DNA,用设计的EST-SSR引物对川芎DNA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毛细管电泳,根据电泳结果数据筛选出EST-SSR标记引物组。

进一步的,步骤(2)中,SSR位点发掘时的基本参数设置为:单核苷酸至少重复10次,双核苷酸至少重复6次,三核苷酸至少重复5次,四核苷酸至少重复5次,五核苷酸至少重复5次,六核苷酸至少重复5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3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