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氢呋喃C-H多相氧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4980.8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8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张胜波;李梅;王华;韩金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20 | 分类号: | C07D307/20;C07D307/33;C07C51/31;C07C5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氢呋喃 有机硅纳米 联吡啶 催化剂 五甲基环戊二烯基 三甲氧基硅烷 氧化剂 多相催化剂 催化效果 高碘酸钠 高稳定性 孔道结构 常温下 二聚体 溶剂 丁基 合铱 均一 配位 铱基 重水 嵌入 回收 清晰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氢呋喃C‑H多相氧化方法,即在有机硅纳米管里嵌入4,4’‑[4‑(三甲氧基硅烷)丁基]‑2,2’‑联吡啶并配位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铱二聚体得到铱基联吡啶‑有机硅纳米管多相催化剂。将该催化剂与四氢呋喃混合,以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重水为溶剂进行常温下反应。该催化剂有清晰的孔道结构,大比表面积,均一的活性位,对四氢呋喃C‑H氧化具有很好催化效果,因其有较高稳定性及易回收特点,所以在工业中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氢呋喃C‐H多相体系氧化技术,属于有机物转化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四氢呋喃(THF)又名1,4–环氧丁烷、一氧五环等,是一种五元环醚。因它的α位氢较活泼,所以很容易被氧化。四氢呋喃氧化产物主要有γ‐丁内酯、2‐羟基四氢呋喃、1,4‐丁二酸、4‐羟基丁酸等。其中γ‐丁内酯用途最为广泛,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和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吡咯烷酮系列产品α‐乙酰基,γ‐丁内酯和医药中间体环丙胺等的合成,也应用于农业化学、石油化学等领域。目前国内γ‐丁内酯年消费量约为1.8万吨,其中吡咯酮类产品消费占50%以上(包括N‐甲基α‐吡咯烷酮,α‐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环丙胺占20%,α‐乙烯基γ‐丁内酯占20%,其他占4%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γ‐丁内酯的应用领域会更加广泛,对γ‐丁内酯的需求将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另外,1,4‐丁二酸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油漆、食品、塑料等行业,也可以用来合成一些重要的化工产品。因此研究四氢呋喃的催化氧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目前,用于氧化四氢呋喃的催化剂有过渡金属配合物、溴和酸等,其中以过渡金属配合物居多。但是大都以均相分子催化剂为主,这样在反应中催化剂很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失去活性,反应后又难以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从而催化剂不能循环使用,使得大量的催化剂白白浪费掉。而如果把均相分子催化剂固载到合适的载体上(即多相催化剂)就可以解决催化剂难以回收和稳定性差等难题。因此,实现均相分子催化剂多相化用于四氢呋喃的C‐H氧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氢呋喃C‐H多相体系氧化技术,该方法所需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所制得的分子多相催化剂比表面积大,孔径均一,活性位分布均匀,对四氢呋喃的C‐H选择性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因其有很好的稳定性以及容易从反应体系中分离而被循环使用,所以在工业中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四氢呋喃C‐H多相体系氧化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1)将氯化钾、模板剂、有机硅烷前驱体1,4‐二(三乙氧硅基)苯、4,4’‐[4‐(三甲氧基硅烷)丁基]‐2,2’‐联吡啶依次加入盐酸溶液中搅拌得到的混合物;
(2)将得到的混合物置于70‐110℃恒温箱中静置20‐30h;待过滤、干燥后,将得到的固体产品在乙醇与盐酸混合液中在不低于60℃温度条件下进行回流萃取,时间不少于6h,之后再次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产品联吡啶‐有机硅纳米管;
(3)在60‐80℃氮气氛围下,将得到的联吡啶‐有机硅纳米管和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铱二聚体在乙醇中回流;之后固体产物过滤,用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洗涤,常温干燥得到最终铱基联吡啶‐有机硅纳米管多相分子催化剂;
(4)将制得的铱基联吡啶‐有机硅纳米管多相分子催化剂和四氢呋喃混合,以高碘酸钠为氧化剂,以重水为溶剂在20‐40℃下进行反应12‐24h。
所述步骤1)中,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98‐0.39mol/L;所述盐酸浓度为1.5‐2.5mol/L;有机硅烷前驱体与模板剂的物质的量比值范围为13:1‐66:1,有机硅烷前驱体与4,4’‐[4‐(三甲氧基硅烷)丁基]‐2,2’‐联吡啶的物质的量比例范围为7/3:1‐9:1。
所述步骤1)中搅拌温度为30℃‐40℃,搅拌时间为12‐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49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