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7854.8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熊谷光太郎;石井厚;田口雅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塔捷斯 |
主分类号: | B60N2/60 | 分类号: | B60N2/6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鹏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表皮、安装所述表皮的基体,以及将所述基体与所述表皮连接的连接构造体;
所述表皮具备第1表皮,和将所述第1表皮及所述连接构造体连接并与所述第1表皮缝合连接且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第2表皮;
所述连接构造体具备与所述第2表皮形成一体的第1折返部、设于所述基体的第2折返部、与所述第2表皮形成一体的第1突起部件、和设于所述基体的第1孔;
所述第1突起部件具备向所述基体方向伸出的轴部、设于所述轴部的前端的圆锥形状的头部、和从所述第2表皮的端部伸出的抓手部;所述第1折返部与所述第2折返部嵌合,
所述第1突起部件与所述第1孔嵌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折返部及所述第2折返部分别具有截面观察时呈コ字形的槽,
所述第1折返部的槽与所述第2折返部的槽嵌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折返部具备向所述基体方向折返的第1部位,和从所述第1部位向所述第1表皮方向折返的第2部位;
所述第2折返部具备向所述第1表皮的方向折返的第3部位、从所述第3部位向所述第2表皮的方向折返的第4部位,和从所述第4部位向与所述第1表皮相反的方向折返的第5部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造体还具备与所述第2表皮形成一体的第2突起部件,和设于所述基体的第2孔;
所述第2突起部件具备向所述基体方向伸出的部位,和从所述部位的前端向所述基体的上部方向伸出的部位;
所述第2突起部件与所述第2孔嵌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表皮与所述第1表皮的周缘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表皮的周缘与所述第2表皮的周缘缝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材料为弹性体、成形无纺布,或将它们加以组合后的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支撑在座椅靠背的框架上的背板,或其自身起到框架作用的背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座垫的框架。
10.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表皮、安装所述表皮的基体,和将所述基体与所述表皮连接的连接构造体;
所述表皮具备第1表皮、和将所述第1表皮及所述连接构造体连接并与所述第1表皮缝合连接且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第2表皮;
所述连接构造体具备与所述第2表皮形成一体的突起部件,和设于所述基体的孔;
所述突起部件具备向所述基体方向伸出的插入部,和从所述第2表皮的端部伸出的抓手部;
所述插入部具备向所述基体方向伸出的轴部,和设于所述轴部的前端的圆锥形状的头部;
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孔嵌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直径比所述头部的直径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表皮与所述第1表皮的周缘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表皮的周缘与所述第2表皮的周缘缝合。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材料为弹性体、成形无纺布,或将它们加以组合后的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座椅靠背的框架、支撑在座椅靠背的框架上的背板,或其自身起到框架作用的背板。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座垫的框架,或座垫的侧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塔捷斯,未经株式会社塔捷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78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门内饰扶手
- 下一篇:车辆座椅框架及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