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蓄电池的壳体和用于安装这类壳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1438.5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7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M·切赫;H·费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9 | 分类号: | H01M50/249;H01M50/244;H01M50/298;H01M50/5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蓄电池 壳体 用于 安装 这类 方法 | ||
1.可电驱动的车辆的牵引蓄电池(200;240;280)的壳体(100;140;180),包括:
·壳体下壳(101),
·该壳体下壳设置成用于接收所述牵引蓄电池(200;240;280)的至少一个蓄电池模块(201),并且
·在该壳体下壳中布置有牵引蓄电池连接单元(204),
·壳体上壳(102;142;182),至少具有
·牵引插头(216)和用于将所述牵引插头(216)与所述牵引蓄电池连接单元(204)的牵引接头连接的牵引导线束(211),
·安装接口(222),在该安装接口中建立所述牵引蓄电池连接单元(204)的接头和所述壳体上壳(102;142;182)之间的所有电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100;140;180)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壳体下壳(101)盆形构造;
·所述壳体上壳(102;142;182)罩形构造;
·所述壳体上壳(102;142;182)具有车载电网插头(221)和用于将所述车载电网插头(221)与所述牵引蓄电池连接单元(204)的车载电网接头(208)连接的车载电网导线束(219);和
·所述壳体上壳(102;142;182)具有充电插头(241)和用于将所述充电插头(241)与所述牵引蓄电池连接单元(204)的充电接头连接的充电导线束(2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100;140;18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140;180)还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壳体上壳(102;142;182)具有用于将所述充电插头(241)和所述充电导线束(242)连接或分离的开关装置(281);和
·所述壳体上壳(102;142;182)具有至少用于传递在所述充电插头(241)上的充电电压测量值的测量导线束(28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100;140;18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接口(222)包括:
·与所述牵引蓄电池连接单元(204)连接和/或在所述牵引蓄电池连接单元(204)中被引导的第一适配器部件(225),牵引接头以及充电接头在该第一适配器部件中被包含,和
·与所述壳体上壳(102;142;182)连接和/或在所述壳体上壳(102;142;182)中被引导的第二适配器部件(226),所述牵引导线束(211)的以及所述充电导线束(242)的连接元件(214、215)在该第二适配器部件中被包含,
其中,第一适配器部件(225)和第二适配器部件(226)沿安装方向形状锁合地会合并且相互嵌入,壳体上壳(102;142;182)和壳体下壳(101)也沿该安装方向为了构成所述壳体(100;140;180)而会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100;140;18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140;180)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车载电网接头(208)和/或测量接头(209)在该第一适配器部件中被包含;和
·所述车载电网导线束(219)的和/或所述测量导线束(285)的连接元件(220;223)在该第二适配器部件中被包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100;140;180),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接头、所述充电接头以及所述车载电网接头(208)和/或所述测量接头(209)中的至少一些与所述牵引导线束(211)的、所述充电导线束(242)的以及所述车载电网导线束(219)的和/或所述测量导线束(285)的对应连接元件(214、215;220;223)可插接地和/或可拧紧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100;140;180),其特征在于,所有牵引接头、充电接头以及车载电网接头(208)和/或测量接头(209)与所述牵引导线束(211)的、所述充电导线束(242)的以及所述车载电网导线束(219)的和/或所述测量导线束(285)的对应连接元件(214、215;220;223)可插接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未经大众汽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14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