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袋泡菱壳茶及其茶包与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70808.1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6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南春容;邹聪聪;卢蓓;戴伟东;岑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B65D85/808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王坚强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袋泡菱壳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袋泡菱壳茶及其茶包与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菱壳粉碎制成尺寸为2mm以下的细粉,提高了菱壳内活性物质的溶出率,并加以海藻糖矫正菱壳的苦涩味,使口感清新,更符合公众口味,且通过在加工过程中加入海藻糖还可以有效保护菱角壳内活性物质,防止其有效物质失活,延长保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保健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袋泡菱壳茶及其茶包与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菱壳的简介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英文名】pericarp of Maximorwica Waterchesnut, pericarp of Singharanut
【别名】菱皮、乌菱壳、 风菱角
【来源】药材基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皮。
拉丁植物名:Trapa bispinosa Roxb.
采收和储藏:8-9月收集果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根二型,除吸收根外,尚有同化根;同化根含叶绿素,生自茎节,羽状细裂。茎细长,因水之深浅不同而长短不等。叶集生茎顶,成莲座状,菱状三角形,长2.5-4cm,宽2-4.5cm,边缘上半部有粗锯齿,近基部全缘,绿色,上面无毛,下面幼时有细毛,后渐落,沿脉有毛;叶柄长2.5-5cm,有毛或无毛,近顶处有膨大海绵状的气室。花两性,单生叶腋;萼管短,有毛,裂片4;花瓣4;雄蕊4;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胚珠1,花柱钻状,柱头头状,花盘鸡冠状。果实为梢扁的倒三角形,两端有刺,两刺间距离3-4cm,腹背的萼裂片脱落。种子一颗。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性味】味涩;性平
菱壳的功效与作用
涩肠止泻;止血;敛疮;解毒。主泄泻;痢疾;胃溃疡;便血;脱肛;痔疮;疔疮
菱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菱壳的选方
①治脱肛:先将麻油润湿肠上,自去浮衣,再将风菱壳水净之。(《张氏必验方》)
②治头面黄水疮:隔年老菱壳,烧存性,麻油调敷。(《医宗汇编》)
③治无名肿毒及天泡疮: 老菱壳烧灰,香油碉敷。(黄贩翁《医抄》)
④治指生天蛇:风菱角,灯火上烧灰存性,研末,香油调敷。未溃者即散,已溃者止痛。(《医宗汇编》)
扩展阅读:菱壳的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烧灰为末,调菜油搽痔疮。
2.《纲目》:止泄痢。
3.《纲目拾遗》:治头面黄水疮。
4.《本草推陈》:止便血。
根据国内多位学者的研究,菱壳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袋泡菱壳茶及其茶包与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袋泡菱壳茶,包括以下组分,菱壳细粉与海藻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0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伸缩双头组合刷子制造安装工艺
- 下一篇:一种交直流双向功率变换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