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散热器导流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3267.8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0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梁;张淑芬;杨丽;胡忠辉;梁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22 | 分类号: | F28F9/22;F01P11/16 |
代理公司: | 13126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彭随丽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散热器 导流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散热器导流装置及车辆,本发明的车辆散热器导流装置包括控制器,设于散热器的出水端、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检测单元,以及位于散热器的侧部的导流单元,所述导流单元具有沿散热器高度方向布置的导流板及与导流板传动连接的驱动部,驱动部联接于控制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下,所述驱动部动作而可使导流板于散热器的进风侧沿车辆行进方向展开或收回。本发明所述的车辆散热器导流装置,可仅在散热器出水温度较高时,使导流板于散热器的进风侧顺进风方向展开,以进行导流而将冷空气导入散热器中,从而能够根据车辆的运行工况对散热器进风进导流,避免现有车辆散热器的导流结构在不需导流时会造成车辆阻力增大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散热器导流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车辆散热器导流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发动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中约有三分之一会通过冷却液带至散热器中,以通过散热器散发于大气环境中。当前车辆散热器的主要散热方式仍为风冷散热,也即高温冷却液流过散热器的扁管,扁管上设置有翅片,冷空气从扁管间间隙中流过,带走冷却液中的热量,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中,让更多的冷空气流经散热器是散热器散热性能良好与否的关键,为增加进入散热器处的冷空气,现有的一些车型上在散热器周围增加了导流装置,但这些导流装置多为固定安装于散热器上的简单的板状结构,其不论在车辆高速行驶还是低速行驶时都会将冷空气导入散热器中,这无疑会在车辆高速行驶无需导流时增加车辆的阻力,从而引起油耗的升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散热器导流装置,以能够视车辆运行工况,而对散热器的进风进行导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散热器导流装置,其包括:
控制器;
温度检测单元,设于散热器的出水端、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导流单元,位于散热器的侧部,并具有沿散热器高度方向布置的导流板及与所述导流板传动连接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联接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下,所述驱动部动作而可使所述导流板于散热器的进风侧沿车辆行进方向展开或收回。
进一步的,在所述散热器的两相对侧设有相对于所述散热器固定布置的连接支架,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导流板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沿所述散热器进风方向布置的滑轨,所述导流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在所述驱动部的传动驱使下,所述导流板可于所述散热器进风侧和出风侧之间往复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为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上的直线动力输出装置,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导流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上的电机,连接于所述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传动丝杠,以及螺接于所述传动丝杠上的丝杠连接座,所述丝杠连接座与所述导流板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为设于所述散热器出水端的温度传感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的车辆散热器导流装置,通过温度检测单元及传动连接的导流板和驱动部所构成的导流单元的设置,可仅在散热器出水温度较高时,使导流板于散热器的进风侧顺进风方向展开,以进行导流而将冷空气导入散热器中,从而能够根据车辆的运行工况对散热器进风进导流,避免现有车辆散热器的导流结构在不需导流时会造成车辆阻力增大的弊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其包括装设有散热器的车身,在所述散热器处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辆散热器导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32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
- 下一篇:一种火灾报警系统用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