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胞分离装置以及细胞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5714.3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5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姜维;吴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达科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12;C12M1/00;C12N5/0783;C12N5/09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体 三维 捕获 内管 外管 细胞分离装置 多孔结构 细胞 开口端 有效地实现 细胞分离 预设距离 内管套 凸缘 截留 容纳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胞分离装置,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开口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以让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的开口端,所述内管的底部与所述外管的底部之间设有预设距离,用于容纳进入到所述外管中的未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单细胞,所述内管的底部为多孔结构,用于分离所述未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单细胞和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细胞;所述未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单细胞可通过所述多孔结构进入到所述外管,所述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细胞随三维抗体网一起被所述多孔结构截留在所述内管。使用本发明中的细胞分离装置,通过三维抗体网捕获特定类型的细胞能够有效地实现细胞的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特别是细胞分离装置以及细胞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细胞分选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最重要的技术方法及必要前提,目前技术比较成熟且应用较广泛,主要有: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密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和流式技术等。其中,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根据细胞的密度来实现特定类型细胞的分离,其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只能对细胞群体进行粗略的分离,不能满足临床和科研上复杂的细胞分离需要;免疫密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和流式分选法都是基于抗体捕获细胞的原理,结合其他技术实现特定类型的细胞分离,这些分离技术虽然能够实现特定类型细胞的分离,但操作复杂、分离效率低、成本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大规模应用。
三维抗体网细胞分离法,是结合三维细胞培养(3D培养)和抗体捕获细胞的原理,开发的一种新的细胞分离方法。
三维细胞培养就是将细胞置于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载体中,如水凝胶、多孔PLGA支架等,再加入培养液在体外进行培养,使得细胞感到好像仍然在体内的微环境中一样,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迁移、生长,形成多细胞聚集体等。三维培养基质是在细胞培养过程当中为细胞提供黏附、增殖和分化所需要的支撑材料,也充当支架。三维培养基质需要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一定的机械力学性能,内部有大量的孔隙结构。目前常用的三维培养基质主要包括动物性凝胶、非动物性基质材料和合成高分子凝胶类。
基于抗体分离细胞的方法,利用细胞表面特定的标志物,通过抗体和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从而特异性捕获细胞。基于该原理的细胞分选方法很多,但大多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细胞分离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细胞分离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细胞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细胞分离装置,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开口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以让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的开口端,所述内管的底部与所述外管的底部之间设有预设距离,用于容纳进入到所述外管中的未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单细胞,所述内管的底部为多孔结构,用于分离所述未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单细胞和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细胞;所述未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单细胞可通过所述多孔结构进入到所述外管,所述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细胞随三维抗体网一起被所述多孔结构截留在所述内管。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细胞分离装置的细胞分离方法,包括S1、制备生物样本的单细胞悬液;S2、生物相容性高的高分子材料偶联抗体,制备三维抗体网溶液;S3、将制备的三维抗体网溶液和单细胞悬液先后加入到细胞分离装置的内管中,颠倒混匀,室温孵育;S4、离心处理,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细胞留在内管,未被三维抗体网捕获的单细胞进入到外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采用细胞分离装置进行细胞分离时,通过采用三维抗体网捕获细胞在提高对样本中稀有细胞捕获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表达某一特定抗原的细胞的高准确性捕获,有效的实现了细胞的分离,而且操作简单,只需要一次离心就可以实现细胞的快速分选,大大节约了分选的时间,降低了分选实验的难度;另外三维抗体网由生物相容性高的高分子材料和抗体构成,对细胞无毒无损伤,获得的细胞可用于后面的检测或实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效细胞分离装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达科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达科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5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