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82294.1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4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英;彭旭;韩银泉;徐亮;金丰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33/00 | 分类号: | F42B3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枪弹 组件 位置 柔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枪弹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枪弹中的穿甲燃烧弹弹头,由弹头壳、药剂、钢芯及铅套组成,弹头壳装完成药剂后,即装入钢芯与铅套组成的钢芯组件,因为铅皮质较软,形状可塑性强,且与钢芯结合较为松弛,钢芯与铅皮容易脱离,铅皮易被挤压变形,故钢芯组件先由手工单独装配好,钢芯组件装入弹头壳采用自动装配也较为困难。
设备机构组合过程中,因种种原因,会涉及物料的空间换向,过去较为简易的办法是采弹簧管来完成空间换向,其它的换向机构则较为复杂,由于钢芯组件中的铅套质软,钢芯组件在弹簧管内不易滑动,固不能采用弹簧管来完成空间换向。
目前国内枪弹(穿甲燃烧弹)钢芯组件装入弹头壳,一般是采用人工手工操作,然后由再由专门的机构送至其它专机做终压、过径、收尾、平底等后续的装配工作,存在的主要缺点如下:
1.操作人员多,且易误操作,效率低;
2.环劳动强度大,环境差(主要在装药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完成钢芯组件进行空间换向及将钢芯组件装入弹头壳的功能。
本发明的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包括:机架、水平推料气缸、连接套、柔性管、定位套、垂直推料气缸、抽板、抽板滑槽、抽板气缸、模具等10部分。
水平推料气缸将带钢芯组件推入柔性管;
连接套起固定柔性管作用,并对钢芯组件进入柔性管进行入口导向作用;
柔性管完成钢芯组件在空间的换向作用;
定位套起固定柔性管作用,并对换向后的钢芯组件起径向定位作用;
垂直推料气缸将钢芯组件推入模具内的弹头壳中;
抽板、抽板滑槽及抽板气缸起控制钢芯组件间隙放料及竖直方向定位的作用。
其连接关系为:抽板滑槽固定在机架上并位于定位套下方;抽板置于抽板滑槽内,并与抽板气缸杆相连接,并在抽板气缸控制下在滑槽内滑动;抽板气缸固定在机架上,并与抽板相连接;定位套固定在机架上,并位于抽板上方;垂直推料气缸固定在机架上,并位于定位套上方;柔性管下端固定在定位套上,并位于定位套上方;连接套固定在机架上,并与柔性管上端相连接;水平推料气缸固定在机架上,并下正对连接套口部。
本发明的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提供了一种简易有效的枪弹钢芯组件(带铅套的弹头钢芯)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能够利用较简单的结构,按不同的位置需求,完成钢芯组件由水平状态转换为竖直状态的空间换向及将钢芯组件装入弹头壳的功能。解决了目前国内人工装配钢芯组件方式的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缺点。
其主要优点是:
1.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造价低廉;
2.通用性好,易调整空间换向的角度
3.方便扩展为多工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结构中抽板开槽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水平推料气缸3.连接套4.柔性管5.定位套6.垂直推料气缸7.抽板8.抽板滑槽9.抽板气缸10.模具11.直线步进机构12.钢芯组件13.弹头壳14.旋转步进机构R1.柔性管前部半径a.柔性管前部半径弧度R2.柔性管后部半径β.柔性管后部半径弧度γ.柔性管前部水平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在枪弹弹头装配设备上进行实施。
由图1、图2可知,本发明的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包括:机架1、水平推料气缸2、 连接套3、柔性管4、定位套5、垂直推料气缸6、抽板7、抽板滑槽8、抽板气缸9、模具10。图3是本发明枪弹钢芯组件多位置柔性给料装置结构中抽板开槽示意图。
水平推料气缸2将带钢芯组件推入柔性管4;
连接套3起固定柔性管4作用;
柔性管4完成钢芯组件在空间的换向作用;
定位套5起固定柔性管4及对换向后的钢芯组件起径向定位作用;
垂直推料气缸6将钢芯组件推入模具内的弹头壳中;
抽板7、抽板滑槽8及抽板气缸9起控制钢芯组件间隙放料及竖直方向定位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22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